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思考——以课程开发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02 03:55

  本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 多元文化教育 课程开发 出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开发要把握"一个核心,两个突破点"。以课程文化的重建为核心,要求课程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属性,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均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体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发展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校本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开发为两个突破点,要求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充分利用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关注学生文化的连续性,使学校文化成为学生原有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should grasp the "one core, two breakthrough points. To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culture as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curriculum culture fully reflect the multiple attribute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e minority culture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vide equ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hidden curriculum for two poi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based on full use of national unit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hidd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continuity of student culture, the school culture becomes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cultur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抛开文化,人们就无法理解教育;抛开教育,文化也无法存在与发展。文化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使得文化的异同与变迁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实施与变革。在我国这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建立多元文化课程体系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定秀;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活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魏伟;STS教育的文化整合战略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金绍荣;肖前玲;黄艳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聂爱文;解读《文化模式》[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梁运佳;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9 赵旗;西周礼乐文化及其意义[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戴峰;;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刘继荣;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焕;桂东南客家育俗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新刚;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晓梅;对当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构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慧莲;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从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秀坤;传统与现代性的消长——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飞羽;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锡海;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兴春;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齐素泓;我国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整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傅建明;“隐性课程”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8期

2 陈满,帅斌;隐性课程影响学生的可能结果及作用强度探讨——隐性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系列研究之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浩帆;民族工作与四个现代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1期

2 浩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四个现代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3 张天路;有计划地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促进民族繁荣[J];人口与经济;1980年01期

4 石农心;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光辉著作——学习周总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1期

5 王晓华;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四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1期

6 陶朝阳;认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1期

7 石羊;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学习周恩来同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4期

8 张养吾;为加速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多培养一些少数民族语文干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9 启明;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最近在京召开座谈会[J];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10 李维汉;关于民族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续)[J];民族研究;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宗放;;社会变迁中的民族地区电影事业——甘孜州电影事业现状调查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汪春燕;;宗教问题 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3 李福珊;;对当前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思考[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吴花才;;略论培养和选拔民族地区优秀年轻干部[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刘孝瑜;;略论民族学的定义和对象[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6 秋浦;;民族学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程昭星;;二元相融 脱贫致富[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韦青峰;;民族学要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体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9 张江华;;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10 宋蜀华;;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学与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辑;众博士关注西部民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蔺红 海坚;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受关注[N];中国税务报;2000年

4 穆永吉(作者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族地区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甘肃日报;2000年

5 记者 张学虎;加快民族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甘肃日报;2000年

6 伍文义;民族教育应具备大教育观念[N];贵州政协报;2000年

7 记者 蔡旭;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下降[N];健康报;2000年

8 记者 许鹤;巩固“普九”成果 发展民族教育[N];吉林日报;2000年

9 娘毛加;民族地区幼儿识字教学谈[N];青海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胡果;挚言热望聚西部[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万红;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的起源与历史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烨;转型与发展: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地区乡村实用科技推广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8 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李尚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琮;大化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孝勇;创新与凉山州经济发展[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何维嘉;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锰;民族地区支教对象调查(个案)及相关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朱家安;科教兴市 任重道远[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袁自永;论清代回疆法律及其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83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3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