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高校受助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2-02 05:39

  本文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资助 出处:《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近年来不断加大资助工作的力度和完善资助的体系。但一些调查结果显示,不少高校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由于过高的外界期望、不良的人格特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未能达到期望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的目标,还存在着负性情绪强烈、自卑心理严重等心理问题。因此,应通过采取改善资助方式、拓宽资助内容等措施,使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Abstract]: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funding work and improving the funding system. However, som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many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ter receiv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Due to excessive external expectations, poo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other reasons, no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of healthy growth and talent, there ar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inferiority complex.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way of subsidizing and broadening the contents of the subsidy so that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or student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校机关;
【分类号】:B844.2;G645.5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推进和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双困生”的概念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所谓“双困生”是指不仅存在着“经济贫困”,而且存在着“心理贫困”的高校大学生。事实上,贫困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我国目前实施的高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浩;;高校贫困生现行资助体系中亟待改善的几个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2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3 张建卫,刘玉新,李顺鄮;特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4 辛勇;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5 王东华;;高校贫困生中的“心理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6 侯永梅;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2期

7 王丽华;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对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1期

8 曾天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9 傅安国;邓军;;某师范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10 李艳红;高校贫困生的情绪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颜新娟;浅析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改善的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3 鲁延安;贫困大学生救助中的误区与解决对策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关宝军;;当代价值冲突的实质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6 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7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沈湘平;全球化研究的人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晏辉;;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秋瑰;;博客力量与中国现状——从中美博客热点差异看中国博客的现实发展[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焦春;朱喜梅;;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白雪歌;穆洪;;社会心理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s,

本文编号:1483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3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