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发达国家的理念及其嬗变
本文关键词: 弱势群体 教育支持 教育公平 发达国家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支持的理念,经历了从宗教慈善到国家福利、从追求入学机会均等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从关注公平到公平、效率、自由兼顾的过程。当前我国政府应承担起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支持的主要责任,注重效率,从关注入学机会均等("一个不能少")到逐步追求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不让一个掉队")。
[Abstract]: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support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experienced from religious charity to national welfare, from the pursuit of equal opportunities to school success, from the concern of fairness to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The process of free consideration. At present, our government should assum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support to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and pay attention to efficiency. From focusing on equal access ("one can't be less") to the gradual pursuit of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success ("No left behin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江苏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2.2
【正文快照】: 追求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正,是当前我国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而要做到教育公平,必须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支持。一些发达的国家(本文主要关注美、日、英、法四国),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支持具有悠久的历史。梳理其教育支持理念的变化,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当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发勤;21世纪初的英国教育政策及其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英;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罗兴根;教育平等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两种态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何爱霞;简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5期
7 钱民辉;论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10 冯建军,,周兴国;略述布蕾津卡的实践教育学思想──兼谈我国教育学的努力方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扈海鹂;;中国后农业税时代的“非同质性”农民[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汪家宝;;美国E-learning理念的产生与发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张国兵;;我国教育政策的手段性功能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8 蔡春;在权力与权利之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聂华;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产权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晓丽;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机会均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章光洁;白族农村社区中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理群;;贵州、西部发展与长期奋斗、教育支持[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2 李艳红;王希江;;“弱势群体”的形成及其对子女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3 王玉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4 陈月苹;李松艳;成福伟;;弱势大学生群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以贫困生的研究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8月优异报道[J];青年记者;2011年25期
6 时龙;;全面发展需要全面的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7 孙其军;;政府主导 提升区域教育的均衡化水平[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9期
8 王利平;;肥胖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J];学理论;2011年17期
9 蔡文国;;关注弱势学生 共享成功体验[J];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10 张爱华;南仙利;王海潮;;当代国外教育公平实践推进策略探析[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世皇;;关注写作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晏九s
本文编号:1486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