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 自我概念 幸福感指数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初中生 心理健康状况 生活满意度 自尊量表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生活质量和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ell-being)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豫北地区2所中学27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幸福感体验女生高于男生;初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最少,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佳,初二学生幸福感最强,心理最健康。成绩优秀的学生幸福感体验及心理健康都高于成绩中等生和差生。自尊、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高自尊和高幸福感指数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结论自尊、幸福感指数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Self-esteem scale, Index of Well-Being scale and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 (MHT)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27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wo middle schools in northern Hena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generally at the middle leve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mental health status.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had the least subjective well-being experience,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was relatively poor, and the second grade students had the strongest sense of well-be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resul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and poor stud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well-being index and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High self-esteem and high well-being index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good psychology. Conclusion Self-esteem and well-being index have a good predic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重点课题(编号:2008-JKGHAZD-072)
【分类号】:B844.2;G63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2 孙丽丽;张晓瑜;张淑华;;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3 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2004年04期
4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5 杨海荣,石国兴,崔春华;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6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7 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爱荣;;高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杜丹;潘利若;;城乡小学生幸福感成分的对比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肖玮;肖琼;;西安地区部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杨秀清;;福清市初中留守孩应对方式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7 侯艳芹;;从情绪智力的视角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8 王健;王丽娜;孟庆跃;;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9 田丽;王传旭;;提升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灵;郑雪;温娟娟;;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丽丽;衣伟婧;王倩倩;杜宇;刘兵;;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常发伟;马亚平;林源;;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登浩;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与幸福感[D];北京大学;2008年
2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红霞;乌鲁木齐市初中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彤;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3 曾本君;重庆市知识型员工工作—家庭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加强;重庆高校青年教师应对方式、EPQ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小娜;小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张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霍芹;青少年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城乡和性别差异[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韩月清;包头市老年人自我观念、生活满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张茜;表情抑制和想法抑制的情绪调节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4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翟宏,傅荣;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与心理健康标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7 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苗元江,余嘉元;跨文化视野中的主观幸福感[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宇然;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玲;高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澜,王滔,郑庆文;413名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2 詹巧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3年03期
3 孔维民;张喜芳;;张家港市某中学学生自卑心理防御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4 梁平;287名大中专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J];中国校医;2003年05期
5 章正玲;安徽财贸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4期
6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动机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2期
7 黄薛冰;沈凌霞;王希林;于欣;;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6期
8 董玉福;;大理学院不同体育成绩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9 刘京海;;教育应激活主体积极的自我概念[J];现代教学;2006年10期
10 孟协诚,葛阳;初中生焦虑情绪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洪元;沈散英;江秀云;;回归分析在短跑运动员选拔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梁淑凤;;精神卫生学科的历史使命——在全国第四次学术年会上的建议[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张红;;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刘凯国;;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亲子冲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王志英;;精神卫生咨询门诊[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郑庆玉;杜红珊;;回归分析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龚玲;张嵘;谷政;张建;禄秀兰;吴俊;;重庆市9起学生食物中毒情况分析与对策[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Timothy A.Kelly;;中国精神卫生体系改革:原则与建议[A];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戴斌;;社会因素对妇女精神卫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李凤兰;郑晓边;;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一;利用自我概念进行求职定位[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2 记者 肖永疆 实习生 樊邦平;喀什市残联开展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N];喀什日报(汉);2008年
3 记者 周颖;专家呼吁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事业[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敏;关注精神卫生健康[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5 陈鲁峰;还学生“明明白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本报实习生 周慧;学生眼中的暑假旅游[N];云南日报;2001年
7 郭登高;以理以德待学生[N];重庆日报;2000年
8 吉林大安市一中 宋伟民;怎样让学生静下来[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京华;学生性早熟 教育须“提速”[N];福建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华;土壤环境中As、Cd、Hg、Pb地球化学背景及通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武子玉;矿物近红外光谱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徐冰;两面性与真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黎观红;食物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田桂军;内膛烧蚀磨损及其对内弹道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燕;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令;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红梅;自我概念和大学英语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谭箐;自我概念在女性消费市场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步朝霞;爱伦·坡:文本与人格的统一体[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智;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伟红;武警战士自我概念结构探讨与团体心理咨询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程慧君;小学生自我概念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94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9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