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文化的缺失与重建

发布时间:2018-05-02 09:23

  本文选题:传统文化 + 教师文化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09年09期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在改革中,传统文化与新课程理念产生了冲撞。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应该积极参与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推动课程理论的本土化进程。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mainly comes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have collided. As the implementer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shoul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localization of curriculum theory. The abov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2007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性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70095)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晓瑜;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2 肖建勇,张大友;论教师文化及其对学校效能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3 靳玉乐,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世艺,丁小明;论教师的知识权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4期

2 马凤龙;刘洪蕾;;透析教学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6期

3 武云斐;;试析反思型教师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4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侯宪胜;小学新课程改革回顾与存在问题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9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林健;;教师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李彦武;;美国教改参照下我国中小学必修课程设置刍议[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晓红;;新课程改革与图书馆资源建设[A];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山东省图书馆第十四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林华;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教师同伴指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良刚;论熟练型教师的专业提升与自我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爱琴;学科课程的价值再认——一个基于生命发展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高金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开设“矩阵与几何变换”选修专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叶滢;人文地理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桂荣;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虹斌;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教育交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3 王牧华,靳玉乐;生态主义课程研究范式刍议[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田诚;;隐私和世间观念:中国大陆与日本之比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闫连朵;赵丽欣;刘满喜;;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文化危机与重构[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3 耿宏丽;;刍议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的师生冲突[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2期

4 刘慧群;;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5 张玉新;;青少年羞耻心的缺失及教育对策[J];职业时空;2010年01期

6 郑静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钟娟;;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韩本秀;;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校内涵[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5期

9 魏本亚;;论中学名校文化建设策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魏本亚;辛宁宁;;《爱莲说》:徐州教师和台湾教师的同课异构[J];语文建设;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建文;;构建和谐校园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2 金图雅;;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实践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乌兰图雅;;《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实践研究》课题2007年补充内容——研究方法与过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金图雅;乌兰图雅;;2008年《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整改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乌林花;;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民俗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乌林花;;2008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民俗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陶格斯;乌日娜;;课题《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子课题《蒙古族传统游戏棋牌玩法的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表格 2007年9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陶格斯;乌日娜;;课题《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子课题《蒙古族传统游戏棋牌玩法的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表格 2008年3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陶格斯;乌日娜;;课题《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子课题《蒙古族传统游戏棋牌玩法的教学研究》教育阶段性总结表格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乌林花;温都尔木乐;段其木格;;子课题《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6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宝琦;让孩子享受教育公平健康成长[N];各界导报;2010年

2 ;为高中生全面持续发展提供“学程引擎”[N];文汇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顾晓萍;幸福校园里的“生命课堂”[N];石家庄日报;2010年

4 记者 吕斌;宁城县努力把人口大县建成教育强县[N];赤峰日报;2009年

5 本报通讯员 张家斌;育得桃李溢芬芳[N];安康日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 刘安勇;教师为本 人才强校[N];自贡日报;2009年

7 ;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N];无锡日报;2009年

8 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 曹列文;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动力[N];无锡日报;2009年

9 武威第十五中学 温双福;课堂教学应渗透学校文化[N];甘肃日报;2009年

10 武穴市大法寺镇凤袍小学 孟安法;学校管理工作之我见[N];黄冈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王晓恒;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马晓京;加拿大西北沿岸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象征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东e,

本文编号:1833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33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