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年教师教态培养
本文选题:青年教师 + 教态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摘要】:教态通常包括心态、语态、文态、体态等方面。教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应将教态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之中,青年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尽快形成正确的教态,为提自身的教书育人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Abstract]:Teaching states usually include mentality, voice, text, posture, and so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Therefore, the teaching style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content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young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ir own self-cultivation, form a correct teaching stat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raising their own level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作者单位】: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彭健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吴念;论素质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师的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继梅;张纪勇;;形成性考核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3期
5 陈列;论大学教学名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林奇青;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荀渊;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王宪平,唐玉光;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钟海青;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困惑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英国校本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宪国;北京市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新昌;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成军;教研组活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立展华(詹曾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质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原娟娟;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枝琳;云南省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开放化的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鸿栋;学科教育课程与物理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年红;我国高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峗;殷建中;;有“好心”,更要有“好脸色”[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Z1期
2 黄伟;塑造青年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J];中小学管理;1997年10期
3 王华林;了解·理解·化解[J];中小学管理;1996年Z1期
4 赵述东;;浅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5 佟志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小学管理;1995年05期
6 刘东;;团队磨课——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J];新教育;2011年08期
7 沈幼生;;与青年教师话教师职业[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8 ;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支撑名校[J];中小学管理;1996年11期
9 李丹丹;;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华章;2011年20期
10 刘映娟;;构建校本研修的生态园[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义团;;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王学平;于平;;青年教师要尽快成为学者型教师[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郭先根;;把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促进青年教师思想工作[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包增荣;;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挫折问题的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雷进生;;青年教师是民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浅谈我的“师徒帮带”的三点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韩京之;张则香;;把握关键阶段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7 张萍;;对师徒帮带活动的见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王健;;精心帮带 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创新思路 科学实践 谱写陶研工作新篇章[A];庆祝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专刊[C];2010年
10 谭小艳;;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 华;浅谈青年教师必备的素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杨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颁奖[N];科技日报;2008年
3 潘成祥 葛峰;宿豫: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 吉林大学校长 展涛;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思路培养青年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陈莉;青年教师比育人本领[N];柳州日报;2009年
6 倪振民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州中学原校长;用爱呵护“80后”教师的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记者 霍晓丽;我省表彰首届十杰青年教师[N];河北日报;2000年
8 谢予东;青年教师吴明艳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N];商丘日报;2008年
9 罗艳;沙湾: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促教学[N];乐山日报;2009年
10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罗定;“得寸进尺”培养青年教师[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瑛;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晏红;促进青年教师高水平快速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褚仁君;金山区青年教师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麦共兴;青年教师继续社会化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飞;新世纪上海在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洪小艳;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周德辉;成都市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压力源的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闵琴琴;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心理应激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张苏;女校长的领导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尹江勇;普通高等院校青年体育教师技术课课堂专家评估体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1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6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