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成就了图书畅销——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图书有感
本文选题: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图书 ; 参考:《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12期
【摘要】:正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士、系统接受教育科学专业学习的学生无人不知由刚建社不久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无一不在自己的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影响。
[Abstract]:It can be said that people in China engaged in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1980s, None of the students who study systematical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cience are unaware of the book "advice to Teachers" by Soviet educator Suhomlinski, published by the education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shortly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Society. All of them are influenced by Suhomlinski'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his academic thought.
【作者单位】: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金林;苏霍姆林斯基论情感的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年06期
2 常洪文;把阳光播种到学生心里[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3 张闻跃;生活随笔一组[J];教育科学论坛;2003年06期
4 王九红;苏霍姆林斯基谈读书[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9年02期
5 许丽;劳动吧,孩子——读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有感[J];江西教育;2003年09期
6 袁锐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J];教育导刊;1984年05期
7 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夫人向中国同行致谢[J];比较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8 奥莉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肖u&;我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J];师道;2005年01期
9 柏高;苏霍姆林斯基谈如何增进学生的健康[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10 宋学涛;苏霍姆林斯基论学校领导[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维洁;;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师生情感交流点滴[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2 陆建法;;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周玉华;;兴趣——不可或缺的原动力[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乔中云;;放我的真心在你手心[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 李芙蓉;;情感,让语文教学如此美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贤平;;假如我是校长(演讲稿)[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解小荣;;浅议信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8 郭淑燕;;谈谈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几种方法[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娟;;谈英语教学中的“十法”[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荣芳;;其实我就是一种美——浅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 张克昌;夜读苏霍姆林斯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办中心小学 郭秀英;用心灵雕塑心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高万祥;父亲该告诉儿子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艳;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鲍东明 苏令;苏霍姆林斯基情结联结两位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教育应走进孩子的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李东;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清华附小副校长 窦桂梅;给教师提供“根”的滋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小学 闫学;在孩子的大脑里装进“激动”的词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观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雯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颖;苏霍姆林斯基心理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郑弋晖;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情感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傅晨琛;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初探[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媛媛;“差生”教育的伦理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范洪伟;内蒙古优秀运动队基础理论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丽萍;南京市A幼儿园5-6岁幼儿故事创编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4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99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