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自我监控 ; 参考:《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摘要】:采用新编制的自我监控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AIQ-IV)对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进行探讨。调查对象为346名大学本科生。结果发现:(1)高自我监控与个人身份倾向和关系身份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他人导向与关系身份倾向、社会身份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导向与自我同一性的四个维度均无显著相关;(2)大学低年级学生在自我导向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高年级学生,而在个人身份倾向维度上的得分却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其他维度上无差异;(3)女生在高自我监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monitoring and self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self monitoring scale and self identity scale (AIQ-IVL). The subjects were 346 undergradu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elf-monitoring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ersonal identity tendency and relational identity tendency, while other orientation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elational identity tendency, social identity tendency with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lf-orientation and self-identity. (2) the scores of the junior students in the self-orientation dim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higher grade students, but the scores in the pers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 dim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igher grade studen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other dimensions. (3) female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igh self-monitoring dimensions than boys, and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other dimensions.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基金】:韩山师范学院2006年团队科研项目(413702)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相玲;“自我调节学习”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丽娟;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对招聘者评价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荣春;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峻;农村初中生亲子冲突的特点[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肖崇好;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赵国秋,孙建胜,王义强,陈树林;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志;新发现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抄本[J];世界历史;1980年05期
2 康昭;《非洲五十国》:一部系统介绍非洲情况的列国志[J];西亚非洲;1980年04期
3 张成柱;法译汉中对法语名词和形容词的一些处理意见[J];现代外语;1980年02期
4 王及耳;美国汉语研究的意图及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5 ;大学生格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曹礼吾;鲁迅旧体诗臆说(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7 亚梅;北京市举行“一二·九”运动四十四周年文艺晚会[J];人民音乐;1980年01期
8 王为一;记“美专剧团”[J];上海戏剧;1980年03期
9 赫苏斯·洛佩斯·帕切科 ,朱景冬;模特儿[J];译林;1980年04期
10 于光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同志在辽宁财经学院师生大会上的讲话[J];财经问题研究;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贵廷 刘宝权 本报记者 刘丽娜;沈阳市中法实行错案追究制[N];辽宁日报;2000年
2 谷玲;骨质疏松的运动疗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展性督导评价”实现了学校自主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系 但菲;自我控制与幼儿个性的发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啸天 编译;日本课堂面临失控[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赵建春;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侯嘉;5秒钟轻松测血糖——稳豪血糖仪[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桑红青;冷静看待“考证热”[N];安徽日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胡胜友 本报记者 刘纯友;心灯点亮校园[N];安徽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2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2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