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范式转换视域下比较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24 22:37

  本文选题:范式转换 + 比较教育学 ; 参考:《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被许多学科领域借鉴用以把握本领域的发展、变迁路径以及未来走向。科学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范式的转换上,范式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标志。比较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也突出体现在范式的转换上,利用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来研究比较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思路。
[Abstract]:Kuhn's "paradigm shift" theory, as a methodology, is used for reference by many disciplines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ansition path and future trend of this fiel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s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adigm, which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a sign of maturity for a subject to become a sc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adigm. It is a new wa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by using Kuhn's theory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容中逵;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4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强世功;文学中的法律: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女权主义的法律视角及检讨[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6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7 李现平;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8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杨文志;;科技社团改革与现代科技发展[A];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6 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座谈会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建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河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探析[D];郑州大学;2001年

2 王晓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施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晓梅;对当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构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何郁冰;知识创新视野中的科技传播[D];厦门大学;2002年

5 李淑俊;现代国际教育贸易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甘志频;从科学共同体的发展看中国科学共同体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蔡连玉;我国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研究:多学科的观点[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9 田洪芳;英国高等教育制度评介[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真;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第四次会议即将召开[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2 朱勃;国外比较教育学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比较教育学简介[J];江西教育;1981年02期

4 朱勃;比较教育学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5 郑仪;关于比较教育的教学内容——从一份《比较教育教学大纲》想起的[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6 金世柏;日本人论日本教育——记日本著名教育家平XZ益德的一席谈话[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3期

7 ;日本教育界著名人士平XZ益德先生逝世[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3期

8 苏真;新版的《世界教育事典》[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3期

9 求实;国外比较教育组织和机构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6期

10 吴自强;试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比较教育学[J];抚州师专学报;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米加宁;;电子政务与MPA教育[A];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郭国庆;;比较编辑学的建立及其意义[A];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谷时雨;;后影视的数码思维——信息时代:电影是什么?[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利军;杜世勋;;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基于企业层面的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朱春艳;陈凡;;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姜岩;;营销学理论范式变迁的追溯与展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聂元昆;;论企业管理的“创新—控制”范式[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顾明远简介[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川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范式转换与创新——以长三角为对象的一项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傅沂;刘汉民;吴丽锋;;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的转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传胜;现代性的多重视域[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张朝松;“回到马克思”:意义与承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张娟娟/编译;降低门槛引发补习性教育热潮[N];科学时报;2002年

4 历史所 张海晏;如何研究思想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刘晓村;呼唤与时俱进的“核心期刊”[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马开剑;上海与香港:一种课程新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通讯员 王娟 记者 练玉春;北师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4年

8 陈文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制度[N];人民日报;2004年

9 何星辉 朱建华 杜再江 陈进;我为什么要办“贫困生超市”[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赵德武;中国经济学要来一场研究范式革命[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春晓;产业组织演化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玉忠;科学进步及其中间范式[D];吉林大学;2004年

4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6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纬光;现代中国政治话语的范式转换[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子龙;构建虚拟企业[D];湘潭大学;2001年

2 金玉梅;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华;诠释学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宋增林;阅读教学的范式转换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鲍辉;论中共理论范式的创造性转换[D];河南大学;2004年

6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静;高等教育市场需求与素质教育[D];西北大学;2003年

8 李伟伟;行政奖励制度刍议[D];郑州大学;2004年

9 周琴;中英高中物理教材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岚霞;威廉·派纳与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3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63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