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道德教育:从日常生活走向自觉的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18-08-29 15:52
【摘要】:生活世界包含了日常生活世界,但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及道德教育往往是自在自发的,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色彩;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有着一个理想性、超越性的维度,所以它需要从这种自在自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因如此,道德教育向自觉的文化生活的回归,同样也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Abstract]:The world of life contains the world of daily life, but it is not equal to the world of daily life. The mor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 of daily life is often spontaneous and has a strong pragmatism, naturalism and empiricism, and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free and conscious in nature and have an ideal. The dimension of transcendence, so it needs to be liberated from this state of spontaneity. Therefore, the return of moral education to conscious cultural life should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returning to lif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正强;当代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体系及其作用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杨金土 ,孟广平 ,严雪怡;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2 马丽娜;科技投资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庆;哈耶克自由经济、社会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余文华;新社会阶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影响初探[D];湖南大学;2007年

3 万力;基于产权理论的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阎占芳;“两个务必”思想与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怡群;上海文化市场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宋晓丽;存在主义影响下的个性化写作[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华凯;尼采“超人哲学”与福柯“人之死”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衣俊卿;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2 ;巩固初中招生改革成果 深化城市教育综合改革[J];江西教育;1992年Z1期

3 衣俊卿;从日常生活批判到哲学人类学——中国现代化的宏观理论构想[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4 王增国 ,邹放呜 ,邱慎耕 ,丁毅强;大学生消费超前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周伟良;传统武术俗文化特征散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6 衣俊卿;论日常世界与非日常世界——透视人类社会结构的新视角[J];学术交流;1992年03期

7 衣俊卿;中国文化的转型与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百年现代化的深层思考[J];河北学刊;1993年02期

8 高兆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9 ;现代哲学──价值观哲学[J];学术交流;1994年02期

10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怀玉;;日常生活批判:20世纪哲学基础问题的兴起与衰落[A];“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合肥工大人文经济学院: 王志红;重视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的稀缺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时晓玲;让德育走进学生内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段钢;以对话和交流来消弥人权观念差异[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吉 彤;走向成熟的文化哲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5 李青宜;社会变革[N];学习时报;2002年

6 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王琦;《求是学刊》:办出品位和特色的期刊精品[N];光明日报;2003年

7 江一顺;带头维护社会公德[N];贵州政协报;2003年

8 王明兵;道德信仰缺失与道德重建[N];吉林日报;2003年

9 ;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首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计亚男;《求是学刊》的诀窍[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贞;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s,

本文编号:2211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11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