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与实施初探

发布时间:2018-08-30 11:49
【摘要】:20世纪末期,品格教育的复兴改变了美国道德教育混乱的面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回顾了美国品格教育发展历程,阐述了品格教育的相关定义和实施的主要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即重视发掘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整合与优化道德教育的资源;注重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统一。
[Abstract]:In the late 20 th century, the revival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hanged the chaos of American moral education. 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ounds the relevant definition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he main strategi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to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our country, that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xploration of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e and optimize the resources of mor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students' lif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杨超;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班建武;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丁道勇;;品格教育:观点与评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段鸿;张广财;;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探析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向华;国际道德与公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甘宓;;我国品格教育研究综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姬会然;;国内学者对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综述[J];中国德育;2007年12期

4 郑娟;;品格教育的追寻——社会、家庭与学校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8期

5 彭虹斌;;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品格教育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杨斌芳,周爱保;道德智力理论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金升霞;;中国大学生品格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8 林宇;;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道德叙事之比较——以“诚信”教案为例[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9 晏妮;;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历史与思想沿革[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10 肖怿;;从美国新品格教育谈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效能的提高[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本钰;学校教育中的道德价值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锋青;教学活动若干环境因子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阎辐;甘肃省陇南市高级中学德育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好平;英国文化特质与公学文化关系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娴;学校情境德育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怡;中西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7 郭良春;品格教育与学校道德课程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洁;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邱巍;美国高校“领导者塑造”计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继成;王阳明的自我观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檀传宝;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李慎之;数量优势下的恐惧[J];读书;1997年06期

4 杨韶刚;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杨超;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李文阁;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2期

7 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卫平,魏玲;赫斯利普的道德教育观浅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卜玉华;;西方道德教育、品格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初探[J];教育学报;2009年03期

3 唐汉卫;;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J];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陈俊玲;成少钧;邵服民;;品格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6 余晨丽;;浅谈基于CEP下的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J];现代教学;2009年05期

7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J];安徽教育;2003年23期

8 郑富兴;论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10 李建忠;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误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玉桂;;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刘翠英;;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2 何向东;13名少女被摧残 引发道德教育困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4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有佳;“五德教育”聚人心[N];人民日报;2006年

6 张瑞;让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报;2010年

7 刘宇男;盐亭瓜农受损事件水落石出[N];四川日报;2005年

8 王立斌;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对道德教育的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登贤;成年人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N];西安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先才;试论品格教育与中学道德教育课程建设[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贵华;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邵广侠;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复兴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恩世;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兰小凯;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韩月秋;论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军;高中世界文化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12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12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