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僵局:统一联邦学生贷款计划
[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federal student loan programs promot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student loan business, but also faces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As an active expert on student loan, Mr. Kang-Pao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issues. His "prescription" for improving American student loan system may be helpful to perfect our country's student loan system. With the consent of Mr. Kangbao Luo, this article is hereby published.
【作者单位】: 美国学生资助公司;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吟辉;;试论实施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的优越性[J];辽宁教育研究;1987年04期
2 刘传炎;;八十年代美国的金融改革[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2期
3 张晓鹏;事半功倍的投资效益——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分配的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4 钱家琪;重振优等教育——乔治·布什的教育战略设想[J];比较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5 袁连生;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费问题及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6 张虹海;关于借鉴日本住宅贷款制度的几点刍议[J];城市问题;1989年04期
7 丁世有;奖贷制度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1991年03期
8 陈忠文译;;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9 ;《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总目录[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10 项卫星;美国储蓄贷款业危机的演进、解决与改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利;;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研究: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沈华;沈红;;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新旧政策之比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3 黄维;沈红;;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4 李庆豪;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问题与前景[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5 陈浩;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是风险补偿还是担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6 杨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资格审查的困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7 冉晓东;;浅析我国当前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对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文集[C];2004年
8 范元伟;;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制——通过养老金个人帐户实现按收入比例还款[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10 陶红;;美国联邦学生贷款制度、偿还机制及违约处理[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戚海燕;三届宏志生自立上大学[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权利冰;贫困生放心上大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高校收费确实不菲[N];财经时报;2000年
4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 (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邓步来;市教委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N];重庆日报;2000年
6 小刚;“绿色通道”祝你完成学业[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提高[N];东方航空报;2000年
8 ;关于教育助学贷款[N];法制日报;2000年
9 见习记者 鞠永畅 李葆华;贫困生上大学不再难[N];河南科技报;2000年
10 齐力;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胜;处置银行不良债权的法律框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申金霞;20世纪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珊珊;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4 刘爱娟;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李建辉;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张银成;教育资助的公平与效率探讨[D];浙江大学;2001年
7 刘丹平;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评估办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侯雪;商品房预售按揭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郭刚艳;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项目后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蔡江海;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分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6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0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