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成性教学”的伦理预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松林;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攀峰;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江玲;论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风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5期
6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7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8 张建鲲,张广君;论走向生成性的教学——从教学实体论到教学关系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鲲;论教学生活[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胜;对称和对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3 徐大建;辩证法涵义探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张广君;张建鲲;徐文彬;;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张纯成;天人关系与人的生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林德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批判[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吴志健;;让“生成”走向“有效”[J];江苏教育;2007年08期
8 刘艳茹;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孔维民;;教师上课的三层境界[J];教学与管理;2007年19期
10 杨小微;何艳;;在反思中重建:2005年我国教学论研究及学科发展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6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慧萍;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3 黄星君;关于科技创新生态化的若干论证[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4 李树铭;马克思哲学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尹汝海;物化: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存在方式[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利平;“回忆·伤逝”主题之发生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车红兰;论“和谐”及其现代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8 苏显春;初中化学教学面向学生生活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建鲲;论教学生活[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张建鲲,张广君;论走向生成性的教学——从教学实体论到教学关系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江玲;论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风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韩文君;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所敞开的生活世界[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李强华;狄尔泰历史哲学中的“生命”、“理解”和“意义”概念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张华;;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1期
8 和学新;确立主体性教育教学策略的几个原则[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6期
9 杨杏芳;教育学的重构:问题的发现与悖论的揭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10 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春曹;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28期
2 ;专家解惑篇[J];黑龙江教育;2003年Z3期
3 陆丽萍;小学数学生成性探究活动的构建[J];江苏教育;2003年22期
4 黄晋一;研究性教学及教师作用的探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张小梅;行进中的歌教学设计(二) 《婚礼进行曲》[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10期
6 王天杰;《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学习提要[J];云南教育;2004年14期
7 文庆城,李凤,刘柳;谈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J];化学教育;2004年12期
8 邰沛沛;论语文生成性教学目标的支持系统[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年12期
9 石柏兴,夏正盛;化学实验设计的生成性教学实践[J];化学教学;2005年Z1期
10 王小兵;生成性语文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丹萍;;试论生成性教学中的效果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张晨;;留出精彩的空间——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教学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秀春;生成性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玉昕;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0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6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