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生评价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目标的实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发展性评价是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评价新范式,是时代发展的诉求。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实施要求其主评者教师具有相应的评价素养。而现实教学中,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较低,这成为阻碍义务教育教师有效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结构体系,对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据此提出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提升策略。全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研究。 1.导论 本部分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论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了核心概念,并说明了研究设计,阐述了研究价值。 2.发展性评价:理性诉求与实践困境 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备受青睐。发展性评价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适应时代及教育发展的深刻理性,这表现于它的价值取向、核心理念、特性及基础性逻辑。同时受客观现实条件限制,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存在困境,这需要教育人的长期不懈努力。 3.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价值定位与基本特性 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师教学智慧: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幸福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每位学生发展;营造良好课程评价文化,力促发展性评价有效实施。而突出质性评价的能力素养、强调生命关怀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发展的观念素养则是其基本特性。 4.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结构体系 基于个体素质结构理论将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在“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分为评价原理知识、评价伦理知识、评价心理知识、评价实践知识四个要素。基于对发展性评价过程的认识,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分为评价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应用与交流能力、评价反思与研究能力。同时根据教师专业情意素养研究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分为评价价值观、评价目的观、评价学生观和评价心向四个要素。 5.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问题与成因 以自编的“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选取重庆市北碚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为研究总体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如下问题: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贫乏,实践经验急需充实;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较低,评价反思、研究及设计能力亟待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淡薄,应加强对发展性评价的全面认识;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发展不足,需采取多样化的发展途径。结合访谈资料分析,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教师的评价实践不足及未形成良好的评价环境。 6.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提升策略 根据对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问题及成因的分析,要提升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要增加评价实践并激发内驱力;要创新评价理念并保障贯彻实施;要尊重并提升教师专业自主权;要持续开展教师教育活动并保证质量。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评价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导论10-32
- (一) 研究缘起10-13
- (二) 文献综述13-23
- (三) 核心概念界定23-25
- (四) 理论基础25-28
- (五) 研究设计28-30
- (六) 研究价值30-32
- 一、发展性评价:理性诉求与实践困境32-40
- (一) 发展性评价的理性诉求32-38
- (二) 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困境38-40
- 二、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价值定位与基本特性40-44
- (一) 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价值定位40-42
- (二) 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基本特性42-44
- 三、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结构体系44-76
- (一) 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44-54
- (二) 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54-69
- (三) 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69-76
- 四、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问题与成因76-88
- (一) 调查方案设计76-78
- (二) 调查结果分析78-84
- (三) 调查分析结论84-88
- 五、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提升策略88-92
- (一) 要增加评价实践并激发内驱力88-89
- (二) 要创新评价理念并保障贯彻实施89
- (三) 要尊重并提升教师专业自主权89-90
- (四) 要持续开展教师教育活动并保证质量90-92
- 结束语92-94
- 参考文献94-102
- 附录102-106
- 后记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莉;质性评价的有效尝试: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实现评定的发展性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李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李菊梅;;论教育管理者的素质[J];成功(教育);2007年09期
5 李君丽;祝智庭;;基于新课改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设计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李有华;李兴柱;;中小学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7 张永青;李允华;;浅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与整合[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8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9 姜勇;;教育人类学的“成长”隐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10 王少非;;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允o7;[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少非;校内考试监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亮;普通高中学生增值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胜国;学生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吉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健;论学生评价伦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娣;《上海市中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践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付传姝;初中生数学作业发展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天;高校学生诚信品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贺克春;高中学生作文发展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宏强;语文学习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1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