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重新理解教师之爱——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

发布时间:2017-06-23 09:13

  本文关键词:重新理解教师之爱——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师之爱是教育之基础,如果教师没有对于爱的实质内涵的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之爱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舍勒将爱视为人的一种精神意向性行为。教师之爱就是指教师的心始终向着孩子,师爱构成了教师意向生活与情感生活的最高阶段。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出于"心向孩子"的意向比"出于义务"有着更高的价值,这也正是爱的逻辑或心灵的逻辑。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拥有"心向孩子"的意识品质。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意向 师爱 舍勒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也许对许多人来说,不管对于爱的内涵是否有深刻理解,都不妨碍他们去体验爱、实践爱。但是,教师之爱是教育之基础,如果教师没有对于爱的实质内涵的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之爱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就师爱的主题研究而言,以往我们比较多地关注教师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连杰;论意境的视域结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5期

2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的伦理之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善英;论舍勒的“精神”理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文喜;论“回到马克思”的解释学张力[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5 陈清春;;庄子“吾丧我”的现代诠释[J];中国哲学史;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艳;人心之序[D];复旦大学;2007年

3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4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昊宁;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善英;舍勒人的本质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余珊珊;论马克斯·舍勒的死亡哲学[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丰;论海德格尔的“根本情绪”——畏[D];四川大学;2005年

6 孔德伟;一份水稻稳性雄性核不育材料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晓东;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永江;反传统—论海德格尔的艺术观[D];河南大学;2007年

9 张蕴睿;渴望和谐整一—从伊格尔顿辩证统一观看文化冲突[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胡庆利;梅洛—庞蒂时间观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于南;让幼小的心灵更纯洁——发生在幼儿园内的小故事[J];安徽教育;1981年06期

2 少白;;爱与教育杂说[J];湖南教育;1981年04期

3 ;天津纺织工学院工人守则[J];教学研究;1982年02期

4 丁家桐;;严师才是良师[J];人民教育;1982年02期

5 任峰;;尊师爱校人人有责——教育劳模代表座谈摘要[J];湖南教育;1982年09期

6 彭静秋;谈谈师爱的作用和意义[J];兰州学刊;1983年02期

7 查洪德;师德概说[J];殷都学刊;1983年Z1期

8 陈亚琼;最大的快慰[J];幼儿教育;1983年11期

9 梅嘉陵;;教育联话(四)[J];湖南教育;1983年01期

10 ;百字稿[J];湖南教育;198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严爱相济小善为[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2 何若云;;德育过程中知、情、行的辩证统一关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3 卢士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孙茁;;重解师德[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付建华;李露霞;;目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亟待改进的一些问题[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阿特朗;;意向性的自组织指向一些目标的目的性程序的涌现意向性行为的机械的(类属的)模型[A];复杂性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亨利·阿特朗;陈一壮;;意向性的自组织指向一些目标的目的性程序的涌现意向性行为的机械的(类属的)模型[A];复杂性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玉环;;沧海有岸 师爱无边[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海燕;;用爱心鼓起自信的风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张扬;;“爱,就要你知道!”——浅谈“师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少英;得体的爱与爱的得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袁新文;师德是教师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0年

3 沃建中;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N];光明日报;2000年

4 北京大兴县黄村第七小学 李鹏;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心[N];中国体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钟伟;纳入全程 调动全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江苏省金坛市城西中心小学 冯建国;教师素质 文明导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杨海滨;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N];福建日报;2001年

8 昆十五中 张桂萍;教师行为与学生素质[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9 童心;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刘卫 钱芳;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中学生学业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吕颖;尊重的内涵及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雪;师爱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春霞;论小说《爱玛》的海伯里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王颖;师爱误区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臣;现代汉语篇章管界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伊梅;新形势下的“师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庆初;胡塞尔:想象与纯粹可能[D];北京大学;2007年

9 李红博;师爱的情感现象学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吕雪莲;师爱在学生品德成长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重新理解教师之爱——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74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