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01 04:18

  本文关键词: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流动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在两种学校接受教育,一种是公办学校,一种是简易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对流动儿童来说,公办学校与简易学校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社会环境,因为这两种教育安置方式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支持。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到公办学校就读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就愈发重要。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等工具对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不比城市儿童更消极,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城市儿童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女流动儿童比同性别的城市儿童的孤独感更强。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关键词】流动儿童 公办学校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分别从2所公办小学和2所公办中学抽取481名流动儿童和375名本地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流动儿童中,男生299名(61.6%),女生182名(38.4%);在本地儿童中,男生186名(49.6%),女生189名(50.4%)。列联表分析发现,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男女比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J];人口与经济;2006年01期

2 沈之菲;;更多的接纳 更好的融合——外来民工子女在上海城市的融合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谨;;地震灾后青海省玉树藏区中学生心理应激强度的调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3 王丹阳;;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比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8年06期

5 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1年03期

6 魏星;王桂新;;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近今发展[J];人口与经济;2011年05期

7 周皓;巫锡炜;;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人口研究;2008年04期

8 周皓;;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与发展——基于“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2期

9 刘杨;方晓义;戴哲茹;王玉梅;;流动儿童歧视、社会身份冲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J];人口与发展;2012年01期

10 曾守锤;;审视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和合法化——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之研究——来自上海公办初中学校的经验证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艳萍;城市流动儿童学业压力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红兵;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解读以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本土“成长向导”社会工作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t,

本文编号:504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4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