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12: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概念。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内隐性别自我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2不同性别角色分化类型在内隐联想测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内隐联想测验中对女性化词的反应时与外显量表中男性气质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无论内隐联想测验还是外显量表,其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的性别认同良好,基本上已经接受并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2这说明内隐的性别自我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外显的性别自我概念可能是一致的。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性别自我概念 外显 内隐
【基金】: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性别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的认知和评价[1]。关于性别自我概念的理论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分析理论和性别图式理论[2],其中贝姆所提出著名的性别图式理论是将认知发展与社会学习结合起来,贝姆编制了性别角色调查表。性别图式理论中图式的概念源于信息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2 蔡华俭,杨治良;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J];心理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贺映丹;;高中生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3 陈琼;;女性性别角色的双性化及其对家庭关系的影响[J];创新;2009年05期

4 彭丹;;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缪周芬;;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双性化人格[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6 刘爱华;朱颖俊;;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克服[J];当代经济;2006年05期

7 潘俊松;温静芳;唐日新;;性别角色类型与个人评价的关系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9 康宛竹;;性别角色定式与管理者特征的关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袁立新;杨玉銮;;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智勇;;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敬;王珉;;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研究(综述)[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辜美惜;郑雪;朱志红;邱龙虎;;女性性别角色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于泳红;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源源;新疆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少军;大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产地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秀贵;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晓云;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期待和小学儿童性别认同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邢宇;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对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齐丹;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于海明;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千里;未婚男研究生自我因素对择偶偏好影响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季青;盲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东;;论国际社会的怨恨心理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一种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2 蔡翥;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红;陈万强;;职业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4 正方;;会议简讯[J];心理学探新;1991年02期

5 赖敏;邹红梅;;青春的困惑与救赎——《答案在风中飘荡》成长启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1期

6 王进;;高校流行语的社会心理透视[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7 高蓉;;浅谈网络文学媒介对网络主体的影响意义[J];今日科苑;2008年22期

8 ;偶尔犯点错误也许更可爱[J];人人健康;2010年10期

9 周润民;发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趋向[J];心理学报;1989年01期

10 郭振华;;社会心理学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J];阴山学刊;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磊;;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组织心理契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永兴;樊金娥;;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自我认同问题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义纲;;编辑工作与社会心理学试论[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4 欧阳仑;;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车文博;;当代中国大陆人社会心理的特点及其走向[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唐玲玲;;社会变革与自我定位——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陈捚;黄汾;;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杨宜音;;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社会心理学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亚平;聂胜昀;马成;邢敏;冯翠仙;吕勇;;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武京闽;关注社会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柳霞;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乐国安: 提倡婚恋价值观“门当户对”[N];光明日报;2010年

3 杜林致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拿来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中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向春玲 中央党校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张玉洁;社会心理学篇[N];浙江日报;2009年

5 李荔;中国人不重视幽默[N];北京科技报;2011年

6 尹继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冲突的群体 社会心理学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欣华;中国有色海外显风流[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宋会强;社会心理学效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1年

9 方文;社会心理学:成就和反思[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本报实习生 肖源;“校园屠夫”的社会心理学解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军;抗冻肽表达载体构建与应用、绿色木霉分泌表达系统及AFP基因内含子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诸葛坚;细胞色素P450 2D6和2C18的可变剪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闫秀梅;自发特质联结的年龄特点、加工机制及其对外显特质判断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余红仕;性别发育基因P450c17、DMY和Dmrt1的克隆、表达及选择性剪接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帅素容;猪生长激素(pGH)基因核苷酸多样性、分子进化和PCR-RFLP及其遗传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泰铉;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梅玲;大学生内隐—外显性态度的测量与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熹;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数学差生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邱天;采访活动中的心理动程及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5 王岩;个人与社区:解读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个人悲剧的原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张永;2008年北京奥运会社会民众期待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7 尹颀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8 朱喜娣;当代犯罪青少年的不良社会心理成因及预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瑶;汉语语言中庸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朱凯;博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5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b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