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7-01 17:04

  本文关键词: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关键词,用内容分析法对自1999年至2008年期间国内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旨在考察近10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动态,探究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的焦点、已有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内容分析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前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8年首次在国内推广“整合”的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越来越重视。2000年l0月25日,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1]:“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6 张志刚;汪细强;;小心步入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误区[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6期

7 高建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回想2007[J];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1期

8 刘晓莹;张成功;;通过内容分析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J];中小学电教;2006年05期

9 赵嵬;姚海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中小学电教;2008年05期

10 吴翔;;新课程观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探究[J];中小学电教;2008年Z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礼松;高虹;;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教学的三个阶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侯进慧;;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张宏喜;潘素华;程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谷陟云;李小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吴峰;方斌;;大学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维度和实践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6 陈录庭;王世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苟泽志;;教学理念、媒体、方法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8 张静文;;论法律文书课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胡素芬;杨朝燕;;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显性与隐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10 赵岫峰;;论教学媒体与教学质量的关系[J];长春医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周湘梅;翁凡亚;;Ton Mooij和Ed Smeets的中学ICT实施模式及其启示[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徐素霞;刘桂芬;马文婕;;浅谈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王彦群;左明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乔爱玲;基于会话材料与扩展听读资源的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钟永江;中学物理资源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直;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晓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年

5 薛国强;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课设计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0年

6 邢倩;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散国伟;湖北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城杰;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浩琳;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王琴;E-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政荣;课程统整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2期

2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3 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4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5 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6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9 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10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世英;;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4期

2 刘宝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1年14期

3 肖月宁;;信息技术能否改革教育——正确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期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4 刘文红;;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5 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王娜;王洪峰;;信息技术与线性代数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7 贺林;;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8 莫柳军;;浅谈信息技术视域内的高职课程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9 吴石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和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10 单艳;;初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亮点[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婷;;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符惟英;;初探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课堂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钟金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网上购物”一课感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述璋;刘林;张瑞秋;;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教育[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王丽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大同市乡土教材“云冈石窟”研究性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哲;;当教学遇上信息技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侯荣;;《管理学基础》课程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案例[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纪红;郭公民;;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分析[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10 蔡国英;;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信息技术》中的课程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垫江第一职业中学 刘燕 肖锦标;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整合[N];学知报;2011年

3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256200 廉士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N];学知报;2011年

4 樟树市洲上初中 吕美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N];宜春日报;2008年

5 河北省保定150信箱子弟学校教务处 刘艳军;辨析课程整合中的“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河南省扶沟县韭园高中 王兰芬;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N];学知报;2011年

7 宿德坤;数学的课程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杲学校 孙国强 张兴菊;把握课程整合的切入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朱华良;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学习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10 新疆哈密吐哈石油高级中学 常玉国 刘雪娟;课程整合促进学习变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永卫;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崔贵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模式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宓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齐次;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健平;论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浩琳;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沈健;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颖;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智强;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6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