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07-07 06:05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三学生 心理健康 学习焦虑


【摘要】: 智能的正常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完美结合即构成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型。目前我国教育机构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自身等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这项调查研究对于毕业班学生以及处在毕业班工作的教师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项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民办高中高三学生和高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高三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两个方面。而且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理科生的学习压力高于文科生,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比高二学生严重,并且三类不同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很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其次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第三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第四注意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希望此项调查研究能为非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三学生 心理健康 学习焦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问题的提出8
  • 2 研究的现状8-10
  • 3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0-12
  • 3.1 心理健康的含义10
  • 3.2 心理健康的标准10-11
  • 3.3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1-12
  • 4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2-15
  • 4.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2-13
  • 4.2 华生的行为主义13
  • 4.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3-14
  • 4.4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4
  • 4.5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观点14-15
  • 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5-16
  • 5.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5-16
  • 5.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6
  • 6 研究方法与步骤16-19
  • 6.1 研究对象16-17
  • 6.2 研究方法17
  • 6.3 研究内容17
  • 6.4 研究工具17-18
  • 6.5 测试方法18
  • 6.6 数据统计18-19
  • 7 结果与分析19-24
  • 7.1 总体情况分析19-20
  • 7.2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程度及分析20-21
  • 7.3 文科理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程度及分析21-22
  • 7.4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程度及分析22-23
  • 7.5 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程度及分析23-24
  • 8 讨论24-27
  • 8.1 高三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24-26
  • 8.2 高三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存在心理差异的原因26
  • 8.3 高三年级不同科目学生存在心理差异的原因26-27
  • 8.4 不同年级学生存在心理差异的原因27
  • 8.5 不同类型学校高三学生存在心理差异的原因27
  • 9 调查结论27-29
  • 9.1 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7-28
  • 9.2 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焦虑、自卑、偏执心理问题不可小觑28
  • 9.3 高三年级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几个方面28
  • 9.4 高三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明显比高二年级学生严重,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五个方面28
  • 9.5 理科学生的心理压力比文科学生更大,应引起更多的关注28
  • 9.6 三类不同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不同,普通校与重点校存在较大的差异28-29
  • 9.7 正确辅导高三学生的心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29
  • 10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见29-31
  • 10.1 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29
  • 10.2 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衔接各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9-30
  • 10.3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30
  • 10.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30-31
  • 11 课题研究的不足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35
  • 附录35-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芹;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05期

2 刘克善;;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刘连龙,张富昌;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4 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年04期

5 王希永;北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1999年09期

6 姜菊萍;1241例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7 段佳丽,车宏生,吕若然;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4年04期

8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9 王泉海;;豫北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何如宽;云南省红河州286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529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29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