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7-18 00:23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教学反思 专业发展 策略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自身教学行为、教学反馈等方面的反思。进行反思性训练可采取听课观摩、相互交流、自觉意识、理论学习和反思日记等策略。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关键词】教师 教学反思 专业发展 策略
【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GH-06166)“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就已在《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1996年第45届国际教师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作用”为题,再次强调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在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中把教师视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武海燕;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和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颖荪;;《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6 施小菊;运用反思性教学提高体育实习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彭健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9 胡波;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家黎,陈荟伉;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惠良;;构建初中数学教与学反思机制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王晓巍;;中学化学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3 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周如俊;;校长要变教学反思“苦差”为教师成长的“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孟瑜;;论教师教育的市场化[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平;基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龙海;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年01期

2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3 武海燕;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和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川;祝海燕;;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2 李彦花;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36期

3 仇定荣;陈晓平;;教学反思,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J];中国教师;2008年17期

4 雷桂萍;在反思中实现专业化发展[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年08期

5 王俊礼;阳德华;;哲学反思思维: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反思的基础[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袁晓辉;;立足细微 走向深入——校本研究的几点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Z1期

7 王彩霞;李通军;;论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黄学友;;是要我反思,还是我要反思[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5期

9 王兵;;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鲁兴树;潘莉;;论教学反思的环境支撑[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双莹;;校本培训的核心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重新构建自我[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小锋;;夯实网络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陈媛;;教学需要积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周如俊;;校长要变教学反思“苦差”为教师成长的“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郭有志;任拉利;;贫困地区教师激励机制刍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喻斌;;民办学校年级管理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单从凯;;网络教育e-Educator呼之欲出[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林;荣莹;;不再强迫——教师心理评估个案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泽县和川中心校 岳杰;浅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N];临汾日报;2010年

2 周口一高初中部 申桂梅;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N];周口日报;2010年

3 蔡世玲;《发现你的生涯兴趣》教学反思[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中学 李经祥;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5 周俊最;教学反思 “发烧”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河南睢县高级中学 路庆芳;新课改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7 孙仕满;莫让教学反思成“苦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湖北省监利实验高级中学 张国东;教学反思应成为备课组的基本活动形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山东省牟平一中生物组 史琳琳;教学反思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10 四川省华蓥市华蓥中学副校长 郭子其;教学反思何需“舍己求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3 高岩;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及其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7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峰;乡土社会的教育政策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小丹;基于BLOG的教师个体教学反思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焦金金;常态教学中微项目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储召红;论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巍;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瑾;教学反思刍议[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芳;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沈宏松;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之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吴北宁;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反思:动因与动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5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