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浅析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人 教育过程 分流制度 精英主义 因材施教 教育分流 学生 教育制度 正确把握 精英人才
【摘要】:教育分流制度是新加坡教育制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它实质上是新加坡所奉行的精英主义的体现。新加坡实行教育分流制度与其特殊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项制度也为新加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但从长远来讲,过早的教育分流也存在一些弊端:难以正确把握学生潜力,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英缺乏大众情怀等。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新加坡人 教育过程 分流制度 精英主义 因材施教 教育分流 学生 教育制度 正确把握 精英人才
【分类号】:G533.9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奉行精英主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精英治国最强化的国家之一,其精英主义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人才任用和人才吸纳等几个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是人才资源的最主要来源,也是精英治国策略的基础。在精英主义的影响下,新加坡的教育便成了典型的精英教育,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黎海波,魏晓燕;论新加坡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性[J];东南亚纵横;2005年08期
2 魏晓燕,黎海波;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教育因素[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婀苗;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大利;李光耀执政时期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2 尼·绍尔扬,黄坤坊 ,蔡振生;南斯拉夫教育理论和政策的一些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3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4 ;新加坡重视培养人材[J];东南亚研究;1980年03期
5 金忠明;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体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王逢贤;;爱的教育、陶冶教育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吕涛;;孟子谈教学[J];人民教育;1980年04期
8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9 贾淑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必须首先是一位好教师[J];四川教育;198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心和;;论考试在医学生培训中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张爱秀;;对优化病生教学技巧的探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解小荣;;浅议信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陈育庭;;非线性学习效力模型及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5 欧阳辉;;试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汪惠迪;;联合早报新闻用字与用词的计量研究[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7 苏秦;;高等教育TQM实践的途径[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李润新;;论当代社会儒家价值观的意义[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唐伟强;;包装和食品机械本科教育的基本规格与实现条件的探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李天锡;;闽籍新加坡华人的传统节日活动窥探[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潇雨;积极性·责任心·使命感[N];兵团日报(汉);2000年
2 侍崇锋 李至金;农村少先队工作亟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赵玲;家教中de大学问[N];中国人口报;2000年
4 驻新加坡使馆经商处;新加坡“人才立国”策略结硕果[N];国际商报;2000年
5 潘希光;民族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N];贵州政协报;2000年
6 蔡鹏鸿;新加坡城市综合竞争力一瞥[N];解放日报;2000年
7 王庆其;窗外车声如潮——新加坡印象片断[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王长纯 宁虹;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远程教育 服务为先[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10 锺伟;新加坡与香港的“经济适用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岁枫;《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克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霍晓光;珠海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文;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宇玲;语言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04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0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