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6:3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自信 归因方式


【摘要】:为探讨自信与归因方式的关系,采用青年学生自信问卷与归因方式问卷对26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总体自信与归因的内外、持续、普遍维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归因中的宿命维度与自信各维度均无显著相关;自信得分高的被试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部、持续和普遍的原因.认为归因方式对自信水平有影响,影响力最大的是归因方式的内外维度,高自信的个体拥有积极的归因方式.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大学生 自信 归因方式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资助项目(07SK171)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1].自信受具体情境的影响,有多少种情境就有多少种自信.那么哪些因素在影响自信呢?案例分析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自信有影响,否定型家庭中的大学生缺乏自信,而民主型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成;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魏希芬;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3 郭振芳;;归因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4 车丽萍;成败经验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赵峥;张宁;;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毕重增;黄希庭;;成就动机对自信与A型行为关系的解释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车丽萍;黄希庭;;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8 车丽萍;;大学生自信与内外控倾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9 毕重增;黄希庭;;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进辅,赵玉芳,杨东,于海波;中国人成败归因的初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燕;邓桂东;;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的归因倾向研究报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熊良斌;周志娟;;归因方式理论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张志君;;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谢章明;解登峰;;大学生人际交往自信水平及其调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齐冰;归因训练的若干研究综述及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崔浩澜;张连成;;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7 郑国英;;第十三届残奥会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高颖;;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才智;2011年36期

9 李太荣;冯文全;;中学生自信培养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吕勇,阴国恩,练永文;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学习动力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琪;文化距离、顾客感知冲突与服务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朱丽雅;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晓东;基于企业高管认知的企业战略变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王纯;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经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9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毕继东;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邱红宇;归因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莹;基于体验的用户需求—产品属性转化方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曹评;归因视角下组织内成员间冲突与个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丽娟;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调查及对自信心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马祥凯;中国大学生与越南留学生学习动机对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碧英;论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弹性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潘小芹;高中历史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郭德俊;;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4 车丽萍;;大学生自信与A型人格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耿爱英;;自尊与自信异质性的理论探析[J];理论学刊;2008年03期

6 李青;;家庭教养态度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韩仁生;韦纳的归因训练理论模式及其实施[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8 姒刚彦;体育运动归因研究的近期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毕重增;黄希庭;;成就动机对自信与A型行为关系的解释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彩霞;;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孔繁昌;周宗奎;;青少年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3 王慧慧;;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4 邢晓沛;王美芳;;大学生迷信心理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张颖;;大五人格、学业归因方式主要特点以及相关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7期

6 邢强;;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罗苏梅;;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杨阿丽;方晓义;;夫妻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及其与婚姻冲突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9 郝丙辉;吴家荣;;东北高校学生归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学理论;2011年22期

10 郭文斌,姚树桥,黄敏儿,吴大兴;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农;林森;赵钰琳;;中学生抑郁与归因方式及家庭关系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刘琦;孙燕;贺婧;刘晓颖;;危机事件后个体户个性、归因方式对社会支持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许箐;;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职校学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方式的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罗苏梅;王晓钧;宋金常;;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黎兵;;企业员工的成就动机、归因方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建民;朱跃华;张载福;黄恩;胡纪明;余柳霞;王卫平;邵海燕;尹浩冰;;大学生归因方式、认知态度、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姚茹;董立达;;体育运动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概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高丽;张向葵;田录梅;;归因方式和自我肯定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孔繁昌;周宗奎;;人际信任在青少年归因方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静;枪击事件的心理分析[N];健康报;2007年

2 刘晓祯 赵晨滨;中年人怎样发现生命的意义[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曾 武;个性合理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彭芸;积极心理,帮你我打开幸福之门[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袁浩龙;孩子学习成绩为何总也上不去[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燕山大学 张宏宇;贫困不是你的错[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刘允;别让角色混淆成为绊脚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潘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正确归因 重新出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南京公交教育培训中心 梁金花;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分析[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陈鑫欣;开车,你有“路怒症”吗?[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纯;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经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马可一;民营企业高管团队信任模式演变与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金良;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书亮;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陈旭;上海大学生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鸿;海员归因方式与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昱文;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宁;慢性HBV感染患者负性自动思维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林锡栋;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秀丽;护士工作倦怠与归因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春燕;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艳慧;归因训练对低自尊初中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05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05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