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学生人际相互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2:23
本文关键词:本、硕学生人际相互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本科生 硕士生 人际相互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 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希望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挑战和问题,从而造成一些人心理适应的困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相互心理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人际相互心理支持对本、硕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研究目的:了解本、硕学生的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现状,揭示人际相互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维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研究方法:对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使用自编调查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修改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和测量,并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研究结果:本、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太理想。部分本、硕学生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缺乏,心理支持利用度不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人际相互心理支持更加不足,需求更加迫切。本、硕学生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状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心理支持利用度与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状况之间呈中度正相关,心理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状况是影响本、硕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心理支持利用度对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的获得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均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研究结论:本、硕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应注意充分挖掘及发挥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的作用,同时本、硕学生应通过加大心理支持利用度来帮助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因此,社会特别是高校应更新认识,除了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也应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及教育工作;既要重视家庭和朋友关系网络中心理保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同学及学校集体关系网络对心理健康维护的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 硕士生 人际相互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6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综述9-14
- 三、研究意义14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14-16
- 第一章 理论视角—社会网络分析16-18
- 1.1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基本观点16
- 1.2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在本研究中的应用16-18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8-22
- 2.1 概念界定18-19
- 2.2 研究假设19
- 2.3 变量界定19-20
- 2.4 样本来源20
- 2.5 研究对象和方法20-22
- 第三章 结果分析22-38
- 3.1 本、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2-26
- 3.2 本、硕学生的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状况26-29
- 3.3 本、硕学生人际相互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9-31
- 3.4 心理支持利用度与人际相互心理支持状况、心理健康的关系31-38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38-40
- 4.1 基本结论38-39
- 4.2 几点讨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附录44-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花,戴梅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年02期
2 朱翠英,高志强,周贤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吴东红,姜敏敏,叶瑛;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年02期
4 张伶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8期
5 毕研洁,段玉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不良心理成因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周逸如,李浩涛;不同消费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7 邵贵平;;不同培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8 陈文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9 杨盛萍,徐俊冕;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10 李晓毅;杨柏冬;孟宪吉;;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61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1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