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基于辅修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模式构建

发布时间:2017-08-03 17:29

  本文关键词:基于辅修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模式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精品课程 共享模式 准公共产品 辅修专业 高校 准公共物品 可持续发展 联合办学 资源共享 教学质量


【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部分之一,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6年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推广、使用和共享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国家精品课程可持续共享的问题尤为突出,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各级高校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国家精品课程的产品属性,分析了可能存在的三种共享模式,提出了分层次资源共享的思想,构建了基于辅修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模式。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 共享模式 准公共产品 辅修专业 高校 准公共物品 可持续发展 联合办学 资源共享 教学质量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ACA070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指出为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大军;许文果;;试论高校精品课程推广和利用模式的建构[J];江苏高教;2007年02期

2 许晓东;;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5期

3 项聪;;精品课程共享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教书育人;2007年18期

4 李国友;梁弘秀;曾派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热中的冷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8期

5 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芳;;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传法;古波;;试论广东农业保险[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3 公茂迎;;对农林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尝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4 范松仁;;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5 安石英;钟铧;;论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刘开源,耿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8 宋琳娜;;现代大学生学习自由的回归[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9 贾名清;方琳;;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10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洪明;;永恒主义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观——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探略[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曹叔亮;;试论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战略调整[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李建忠;周延丽;刘松年;;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再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叶增编;侯怨水;;对高师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6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王珠珠;刘雍潜;李龙;赵国栋;缪蓉;黄荣怀;曾海军;江新;冯秀琪;潘克明;赵保和;胡浦清;;《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洪明;;永恒主义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观——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丽媛;陈钦;;中国森林碳汇研究综述[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飞龙;中日本科课程的比较研究与课程理论探索[D];厦门大学;2009年

2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张永辉;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汪志强;转型社会中的农村公共安全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迟旭;区域经济视域下吉林省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向东;我国企业大学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谭园喜;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管理政策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陈建超;高等学校内部评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君伟;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5 郭阳;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朱传芳;河南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曾铖;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决策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智兰;高校三学期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泽宸;我国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珠珠,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2期

2 王龙;丁兴富;;开放课件运动的国际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3 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侯治富;金祥雷;谷树严;佟健;王立群;刘强;薄立华;;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1期

5 丁兴富;王龙;冯立国;沈孝苹;田洪滨;金红莲;;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5期

6 余胜泉;朱凌云;曹晓明;;教育资源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7 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 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Geochemical Research of Magnesite Deposite From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China[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2 ;Genesis of the Primary and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Podiform Chromitite:Evidence from the Neoarchean Podiform Chromitite,North China Craton[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安,陈玉闻;试论我国准公共产品的竞争性供给改革[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彪,陈晓春;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成本刍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3 陈晓春,张彪;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初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孙理,王刚;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再思考——从准公共产品谈起[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李宝进;;共享的境界[J];中国教育网络;2006年12期

6 方钧君;;政府辅助幼儿教育责无旁贷[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谭浩娟;;论工伤预防的准公共品性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7期

8 陈晓春,张彪;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定位初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王佑镁;;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新论摘编[J];今日浙江;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江红;;教育券对职业教育适用的理论证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文;张润丽;;地质产品及其供给方式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朱鸿伟;;转轨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制度分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王金安;;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定位与组织管理问题研究[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董前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博弈及制度选择[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江;孙淑云;;准公共产品与非营利组织刍议[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如竹;陈芝久;林文胜;;“制冷与低温原理”国家精品课程介绍[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8 蔡淑琴;梁静;鲍晓莉;付红桥;石双元;;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共享信息模型[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赵慧;车锦华;;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元阳;;论举办营利性民办教育的可能性[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旭;公共租赁房只是准公共产品[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2 朱四倍;“住房应为准公共产品”的背后寓意[N];中国商报;2009年

3 颜晓岩 战雪雷;政府应尽早归位补位[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贾晓俊;拓宽农村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N];光明日报;2006年

5 李长安;警惕公共产品的“豪华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李长安;公共产品“豪华化”是在背离大众[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怀东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赵春梅;工业服务业准公共产品价差亟待消除[N];中国财经报;2009年

8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部副研究员 袁金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失及对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杨红旭;切莫乱弹“公共产品说”[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陆继亮;“共享模式”推动新品种走出试验田[N];中国花卉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骁;信用信息共享模式与激励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胡振;中国PFI事业发展与管制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6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陶然;中国铁路新线建设的公益性分析及其度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胡洪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9 刘煜;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王永庆;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安;准公共产品供给与定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吴长青;独立学院的政府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聪;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张迎峰;基于对等网络(peer-to-peer)的远程数据共享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5 董斌;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创新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张军献;论休闲时代体育俱乐部的经营[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丽娅;欠发达地区政府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张雅彬;土地利用规划异构空间数据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文红;非营利组织筹资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薛庆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5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15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