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主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17-08-19 18:28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主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 教师自主发展 理论建构


【摘要】: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在专业上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过程,其基本特点为发展需求的内在性、发展风格的独特性及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教师自主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策略主要有:维护和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自主制定其专业发展规划;重建适应自主发展的教师文化;开展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自主发展 理论建构
【基金】:2006年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06100052)
【分类号】:G451.1;G423
【正文快照】: 我国自2001年起颁布施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面临着观念变革、知识更新、能力再提高等多方面的挑战,教师不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要从“工具”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具有课程意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容中逵;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平功波;刘恬;;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制度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静超;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新课程促进教师管理[J];中小学管理;2003年12期

2 张华伟;教师在开放式教学中应加强“四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 倪保前;新课程赋予教与学新的内涵[J];山东教育;2003年34期

4 陈洁;新课程 新感受——参加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有感[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03期

5 张秀清;;学生的三种能力必须培养——谈人教版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4期

6 张金业;;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自觉调整教学行为[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7期

7 张仁芳;;新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8 吴剑平;;新课程中教与学共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1期

9 周进军;杨丽霞;;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初探[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覃正云;;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不等式——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教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许吉;;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变化[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邵海倩;;新课程继续呼唤新教育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王寿兵;;自我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靖宏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夏淑萍;;新课程背景下的“大化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贺卫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浅谈创新课程中的学法指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陈淮畴;;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略探究[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万长江;;新课程教改中对考试命题的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在新课程中重新修炼[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织金县第八中学 陈洁;生物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N];毕节日报;2010年

3 新泰市第二中学 张烈军;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4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罗国彬;新课程下怎样评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建人;实施新课程 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文久江;将新课程培训进行到“底”[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武穴市花桥中心学校校长 周寿山;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素质[N];黄冈日报;2006年

8 刘肖;新课程是一种共建的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特邀嘉宾: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   ■采访人:本报记者于建坤;2007,高考能否与新课程同行(上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新课程:先培训,后上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明;文学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6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孙爱云;《周易》对中医学理论建构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静;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佑生;在新课程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丽;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红彦;从NJEC的使用看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凡;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爱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淑杰;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2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02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