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名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253名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城乡上的差异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安徽300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无性别、城乡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受城乡环境、子女性别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自尊与其感受到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密切;性别、城乡对自尊均无显著影响;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尊的影响方式不同。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自我概念 父母教养方式
【基金】: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尊是指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出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作为一个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它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耀武,李宝芬;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汪玲,席蓉蓉;初中生创造个性、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高文凤,丛中;医学院新生自尊与自我接纳心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6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7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8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9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10 彭莉;范兴华;;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3 邹泓;张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宋斐;;大学生体貌自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孙丽岩;经济管理者的职业心理、行为方式与组织绩效[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邹玉龙;;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1期
9 万黎;论自尊与健全人格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丽华,杨丽珠;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李序科;;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晋蜀;严峥;李昆;郭涛;郭鹏;刘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概况及对青少年网瘾行为的影响[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白羽;李晓娟;;家庭因素对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婷婷;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月月;自尊、心理控制源对高中留守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8 蔡红梅;甘肃省农村婴儿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鸿雁;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含芬,陈华,王萍,谷永干;小学生创造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赵冬梅;山口裕幸;;大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4 陶文中;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报告[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5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6 马开剑;儒家文化对青年创造个性的消极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Z1期
7 汪玲,席蓉蓉;初中生创造个性、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9 张文新;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谢燕婷;澳门初中一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晶;张厚粲;李秀玲;;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2 陈秀娟;葛明贵;;253名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9年01期
3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张仕超;赵小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心智与计算;2010年03期
5 李改;方平;;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年03期
6 赵海信;;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7 吴文春;钟红丽;;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海荣;;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改善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实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9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王玲凤,嵇宇虹;小学儿童的自我概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宇;;民、普高校大学生幸福感及其与自我概念、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剑;田石榴;张园园;;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中的自我概念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谢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谢晶;;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葛操;黄鹤;;大学生内隐、外显攻击性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孟令真;李桯;王婧;;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燕展;胡静;朱从书;;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唐雪飞;;军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及相关因素研究[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一;利用自我概念进行求职定位[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2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3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5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缴润凯;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冰;两面性与真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应爱玲;自我概念在高端教育产品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黄海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郑雪梅;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艳艳;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君;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马焕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3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0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