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 健康知识 课堂教学 高校 多种形式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是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都存在着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为此,在实践工作中,要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并从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可操作性、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四个方面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学工部;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 健康知识 课堂教学 高校 多种形式
【基金】:湖南省级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程,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飞生;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2期
2 杨钦芬;;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属性及有效实施[J];前沿;2006年01期
3 王春娜;金鹏;;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刘正荣,陈家麟;论科学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宁,晁霞;情绪管理课程与改善大学生心态的实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2 吴启和;;浅谈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学方法[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凌玮;;专升本类高校教师对学生心理关怀与教学效果之关系[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冯艳菊;王梅平;;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J];党史博采(理论);2005年08期
5 范敏;吴旭凌;;英语教学与网络多媒体环境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6 李建鸿;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制度初探[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7 陆龙福;;浅谈高职院校边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管理观察;2009年07期
8 张雪莉;刘江月;王强;李祥安;成宝涛;;医学系大学新生心理康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4期
9 裴蓓;;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高职论丛;2006年04期
10 桂金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努力构建高职和谐校园[J];成才之路;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华;张可;张藏云;;独立学院大学生危机干预策略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倩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学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D];中南大学;2008年
2 戴铮铮;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挫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巢洁;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5 吴慧;我军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刘美娟;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对高校女生普通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丽梅;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帮控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李智;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设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芳;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建新;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新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卫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钟岩,钟新文;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5 姚贵平 ,黄晓玲;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02年07期
6 甘冠宏;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5年09期
7 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8 周飞生;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2期
9 唐华生;叶怀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曹成刚;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教育探索;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红;;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4期
2 王婷;;音乐欣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6期
3 徐琛;;和谐校园 阳光心情——走近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J];教育与职业;2006年19期
4 樊华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许尔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张社争;阎世笙;李乔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
7 李忠艳;;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8 陈菊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10 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超英;;给学生提供健康发展的教育空间[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林增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杨心德;;日记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凤琳;王振勇;;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于得溟;;以课题为先导,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翟宏;孟庆茂;张挚;;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结构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杨大刚;张亚志;;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中国政法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10 汪国琴;;体验式培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A];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莉莉;“把脉”大学生心理健康[N];海南日报;2004年
2 闫海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N];辽宁日报;2002年
3 吴岩;大学生心理健康“五适应”[N];辽宁日报;2001年
4 徐宇江 宋莹 本报驻苏记者 朱金龙;把脉大学生心理健康[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徐翠兰;谁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N];发展导报;2005年
6 杨扬;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N];贵州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艳;成长,期待心灵“抚手”[N];福建日报;2008年
8 记者 邢兆远;下决心推倒陈旧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9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切脉”[N];湖北日报;2005年
10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薛国凤;冲突与和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济远;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卫秀红;经济法学课程体系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贺更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指导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秦桂莲;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磊;大学课程体系个性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贺中元;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鹂;构建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课程体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8 李向伟;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肖鸿雁;我国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劳海苗;热带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培训方式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4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0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