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学校教育的悖谬——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6 04:39

  本文关键词:论学校教育的悖谬——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教育 文化精神 文化选择 文化传递 文化约束


【摘要】:学校教育既促进人的发展又束缚人的发展。其文化精神限制了人的生成,简化了人的丰富性;其文化选择不能充分反映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使学生失去其他发展的可能;其文化传递采取图式化运作,使学生对学校教育文化有着过度的文化认同,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其文化约束可能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边际人格和分裂的人格。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学校教育 文化精神 文化选择 文化传递 文化约束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通过文化化人过程,使人得到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学校教育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又会丧失其本然而产生悖谬。学校教育的实质本为发展人,但产生了悖谬的学校教育却背离自身的实质,成了束缚人发展的因素。本文试图从文化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荣海;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与人学发展思路[J];东岳论丛;1999年01期

2 韩庆祥;实践生成本体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解析[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3 凌海衡;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4 石中英;;学校文化、学校认同与学校发展[J];中国教师;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涛;;高职学生学校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鹏;;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的问题与出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徐伟;;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形成的渊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盛;;变革视野下体育院校组织文化更新的观测点和原则性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来和;文化哲学视域的过渡性制度[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6 杨维;符少辉;;农业院校学生的学校认同危机及化解[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凌海衡;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吴亚南;;主客体辩证法:文化工业的颠覆与救赎——论中介范畴在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体系中的意义[J];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夏吉莉;刘景刚;;内隐环境: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10 储朝晖;何为中国大学精神之源[J];江苏高教;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亚;;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三大使命[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广森;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杰;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米满月;威尔逊人性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敏;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苏永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覃世艳;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观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春媚;广告的文化内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伟;中国共产党民本理念的历史考察[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瑞青;论价值一般[D];西北大学;2006年

7 师会敏;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徐琳;“恶搞”视频短片的文化考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建刚;卢卡奇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解读[D];河南大学;2007年

10 陈立风;高校素质教育浅析[D];聊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本即将问世[J];真理的追求;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克寒;;隐逸 政治规避与文化选择——郁达夫迁杭的文化意味[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杜学工;;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选择[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3 赵红波;杨应威;;传统武术发展悖论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年03期

4 范丽敏;;论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的三种文化精神[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涛;;传统文化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J];中华武术(研究);2011年03期

6 周璨;;为了真理:自强不息,上下求索——试论《浮士德》中体现的西方文化精神[J];中学语文;2011年21期

7 戎露;;两套笔墨,两个世界——浅谈沈从文的文化选择[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8 全亚兰;;“尚时”还是“时尚”——寻找海派文化的新要素[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张树俊;;论旅游开发与文化选择——以泰州为例[J];旅游研究;2011年02期

10 高燕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的文化选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家;;京剧呼唤新的文化精神[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梁归智;;浪子风流——《水浒传》与元曲文化精神脉络考索[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咏;;试论转型期应倡导的当代文化精神[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吴中杰;;上海的文化精神(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孝红;杨建霞;李孝志;;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与探索[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知遥;;寒食、清明的人文传播和现代传承——以山东当地清明节习俗为例[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7 李延保;;珍视传统 凝聚精神——兼谈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何荣智;冯广宏;;西蜀水文化精神新论[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王建军;;对地方教育史研究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赵书;;永定河文化精神之我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呈伟;提倡怎样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9年

2 赵伟;危机面前彰显文化精神正当时[N];中山日报;2009年

3 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局长 杨金贵;“四宽”要求的文化精神[N];运城日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 陆贵山;提振文学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10年

5 谢彬如;推动积极的文化选择[N];贵州日报;2011年

6 晓波;硅谷的文化精神[N];上海科技报;2003年

7 张二虎;宜家靠文化精神打动顾客[N];中国商报;2004年

8 吴玉霞;文化精神的培育需要自觉[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黄石市政协主席 郭远东;刍论矿冶文化[N];黄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孔颖超;保护文化遗产不能丢失了文化精神[N];长治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波;从自然选择到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2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梁爱民;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李长虹;“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文化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二林;“哲学突破”中的孙子[D];复旦大学;2007年

8 庄文永;陈香梅文学中的文化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吴妍妍;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跃;语文教材文化建构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敬源;网络恶搞文化的传播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泽明;哲学与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瑕;《世说新语》的文化精神新论[D];江南大学;2009年

5 姜晓丽;瑶族村寨中的育儿习俗[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龚德慧;汉代平面图案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超;以“世代”透视创世纪诗社的风格流变[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伟生;范宽《溪山行旅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景秀丽;先秦文学中的马及其文化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构[D];华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9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39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