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青少年亚健康早期发现与干预:学校卫生服务新领域

发布时间:2017-08-27 03:0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亚健康早期发现与干预:学校卫生服务新领域


  更多相关文章: 早期诊断 亚健康 干预性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关键词】早期诊断 亚健康 干预性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基金】: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AA02Z427)
【分类号】:G478;R179
【正文快照】: 随着人类疾病谱(d isease chart)的变化和生物医学模式(b iom ed icalmodel)的转变,人们不再认为单纯的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概念,即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还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2 李一云,樊洁,史永成,季建林;抑郁的亚综合征(SSD)两年后随访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3 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4 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全面推进学校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1期

5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龚鹏;;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1期

6 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邢超;曹多志;万宇辉;郝加虎;;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7 邢超;陶芳标;袁长江;万宇辉;齐秀玉;胡传来;郝加虎;姚荣英;;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8 万宇辉;胡传来;陶芳标;齐秀玉;邢超;袁长江;;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反应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9 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9期

10 罗英姿;王湘;朱熊兆;姚树桥;;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亚健康状态现状及干预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2 吴达武,姚实林;亚健康研究的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刘秀珍;韩冠宙;洪峰;荣湘江;;安徽省高校教师亚健康与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刘秀珍;王利森;洪峰;荣湘江;;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人群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5 姚荣英;陶芳标;袁长江;庄颖;韩慧;周纯先;;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亚健康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高艳斌;王少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中医;2007年07期

7 王军;;中年脑力劳动者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体质测试的比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汪保国;陈思东;周卫平;温海辉;黄飞雁;;某市部分外来女工亚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梁治学;胡燕;何裕民;;从“罢极之本”诠释肝的主要功能[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10 杨育同;冯玉华;郭文娟;张俊仁;叶佳蓓;孙学达;;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山西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敏;杨小波;黄鹂;老膺荣;;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构建亚健康筛检诊断的概念框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张剑秋;;亚健康成因分析及其防治[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4 严蓉;;对“亚健康”疗养员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安洪艳;;亚健康的皮肤表现及其中医、理疗的干预[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叶坪;;论医学模式转变下的体质理论与人类健康观[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7 文舫;刘明革;祝英;;亚健康走进我们的生活[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8 王贵彬;李玉刚;;亚健康及预防措施[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9 赵超;金成吉;;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亚健康的作用[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伟;孔晶;韩标;靳耀英;刘国玲;高福云;魏育林;;医院员工中亚健康状态者的身心症状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中医运动处方理论及其治疗个案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魏聪;基于代谢组学的络气虚滞/郁滞证候病生理基础及通络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龚勇军;中医辨体养生原则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吴新林;VDT办公系统中的人机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雷龙鸣;艾灸对亚健康脑力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邱玉明;疲劳型亚健康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晓山;肾阴虚证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马寰;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10 于春泉;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征候及其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灿平;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客观差异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宁玉成;体操教学对学生体态和心理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青;济南市育龄妇女亚健康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黄志信;药膳对亚健康状态之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宋海燕;疏肝清心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宁;郑州市街旁游园植物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彭霞;怀堂磁圆梅针合“滙”字工间操及自我拿捏干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杨丽洁;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ul;考试应激对临床专业医学生SIgA、Cor的影响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崔华廷;亚健康状态火证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2 周榕,杨翠华,潘集阳;广州地区重点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3 高海燕,门伯媛,殷妍,师会芳,肖敏逍,徐明章,翁小融;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3期

4 阳德华;大学生抑郁和人格关系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5 陆滨;;128例反应性精神障碍临床和随访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6 王东林,吴彩云,吴爱勤;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7 杨世昌,张亚林;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是量的差异,还是质的不同?[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8 李一云,屠鉴源,陈德沂,刘玉局;“阈下抑郁”简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9 李一云,屠鉴源,陈德沂,季建林;抗抑郁剂治疗抑郁亚综合征的疗效及医疗耗资的评价[J];四川精神卫生;2004年01期

10 王黎恩,王极盛;医学院校大学生具体生活事件与抑郁状态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萍;赵乐东;;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8期

2 廖瑞萍;;安全教育的“软肋”:亚健康救助[J];四川教育;2007年Z2期

3 孙晓虹;;你的财富亚健康了吗[J];发现;2009年09期

4 张星泽;;战胜病魔[J];金色少年;2009年11期

5 陈雪梅;;有氧运动对“亚健康”积极作用的一些探讨[J];文教资料;2006年35期

6 郑恒;李敏;杜红宇;曾锋;李恩亮;;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氧运动干预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10年06期

7 姚大志;张全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础研究及展望[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英铁;;跟“青春期亚健康”说拜拜[J];小读者;2009年05期

9 姚静;试论形神学说在亚健康状态调治中的意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任平社;;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及社会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天成;;亚健康调理康复对策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虹遐;;亚健康论文[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田梅;;重视潜临床状态亚健康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福昌;;自由基肠道菌群失衡和亚健康的关系与“治未病”——三论亚健康状态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A];2009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09年

5 张保春;赵宜军;李爱科;;整肤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探讨[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寇建民;王崇喜;苏静;;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现状及预防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王天芳;;亚健康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与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孙光荣;;关于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业先;;剖析亚健康与人体保养[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10 王志成;富德;吴莹;李晓蕊;;亚健康状态的自我康复[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琳瑛 单宇;关注亚健康,,跟疾病说“拜拜”[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胡跃进邋张文明;亚健康虽不是病态却不容忽视[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裴淑艳(研究生);辨质论治走出亚健康状态[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4 孙梨;对抗亚健康应多睡午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吴沛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吴沛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振辉;警惕“亚健康”正在困扰都市人[N];广东科技报;2006年

8 刘光强;电脑也有亚健康[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郭诗涵;专家教您应对亚健康[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见习记者  彭璐;上班族,别让亚健康困扰你[N];扬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兴华;肝癌预防、早期诊断及发生机制中三个相关问题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4年

2 梁兴华;香港地区亚健康现状的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史俊岩;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王学良;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肾阴虚证的蛋白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叶芳;改进德尔菲(Delphi)法研究亚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及评价标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周美宏;hnRNPA2/B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霍云华;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脾气虚证唾液代谢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刘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9 林本荣;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满;乌鲁木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玲玲;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杨云峰;河北省某大学教师亚健康状况及中医证型情况的调查[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徐侥;循膀胱经弹拨法及优化方案干预亚健康状态临床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张闳运;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崔华廷;亚健康状态火证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黄t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医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及穴位埋线干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朴敏哲;对亚健康状态具有干预作用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于郎平;当归补血汤干预白细胞低值状态的亚健康人群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徐小康;推拿对中老年人脾虚型亚健康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4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44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