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本文关键词:试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摘要】:从环境教育"为了环境"的目标到"为了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历程。学者们在多处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有所涉及,但均未系统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作为普通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揭示其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即从内容层次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知识、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与体验、技能获得和过程参与;从关系维度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包括了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学科关系、理论和实践关系;从学理内容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则可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目标、内容目标、方法目标、课程目标和环境;从对象层次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可包括基础教育、中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些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结构的丰富性、复杂性奠定了它的发展性、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特征。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目标结构 目标特点
【基金】:世界自然基金项目“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第三阶段——建设可持续教育中心及开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辅导专业课题组”(CN008502-EE01),项目负责人:宋乃庆
【分类号】:G40-01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不但是目的观的发展,也是发展观、质量观、方法观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显示了人类生态智慧、生存智慧的成熟。与此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从环境教育发展、转变而来的新理论、新实践,人们对它的认识才起步,其中涉及诸如目标、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渝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滕海键;;简论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的“反环境”政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萍;论贸易自由化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影响[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方小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李久生,谢志仁;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方小教;;农业资源多维增量路径的建构、动力与运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徐小磊;杨则东;孙仁伟;戴圣潜;褚进海;鹿献章;;安徽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战略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7 尹怀斌;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黄显怀,章强;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耀胜;生态技术在高技术建筑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光炎;;结构材料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元祥;崔康平;许为义;吴峰;;探索新的污水系统管理模式 打造生态环保型精品景区[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金营;戈艳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然需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周亚越;俞海山;;高素质人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分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李巧莲;刘军;王迪;郑灿辉;;浅析新形式下我国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文君;;关于城市规划数据标准化的研究与实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先友;胡蓓蓓;;生态建筑空间特征与形态解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民;蔚东英;霍志玲;;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研究[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少明;;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粮食安全[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9 李胜俊;樊勇;李晓Pr;;未雨绸缪——植物王国现代公路建设之所“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罗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裴志军;社会网络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5 罗小南;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措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超;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存;辽宁铁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罗俊;浙江丘陵地区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鹏;辽宁省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吴鸿;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万婧璐;南昌市可持续发展状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爱德华;庄俊举;;现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简史[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2期
2 白雪涛;;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岂之;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思考[J];史学集刊;2001年03期
4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津 ,陈南 ,王伟彤;国外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案例[J];环境教育;2005年07期
2 ;普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实践[J];现代教学;2010年12期
3 赵敏俊;;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挑战[J];中学文科;2008年08期
4 顾宏谦;;略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0年03期
5 王民 ,蔚东英 ,霍志玲;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J];环境教育;2005年11期
6 范伟龙;;物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探究[J];中学物理;2010年12期
7 何新凤;;物理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续)[J];技术物理教学;2006年02期
8 陈桂琴;;整合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12期
9 ;北京一零一中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简介[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方;;以“节约型学校建设”为着力点 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霞;;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与实践[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苏鹏;;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123456[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会议议程表[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鲁少华;;人地关系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季明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季明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8 王欣;;昌平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建设与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林泉;刘呈庆;;山东省21世纪前10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高自强;张海;;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记者 李钊;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即将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袁新文;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N];人民日报;2009年
4 实习记者 夏献峰;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受国际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史根东;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 史根东;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使命[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落实战略主题 推进可待续发展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何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郝显军:要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石景山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引领区域教育创新发展[N];北京日报;2009年
10 史根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白雪茹;空天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郭天天;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划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敏;教师自主学习调节模式及其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5 薛陈;复杂环境下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的算法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李康乐;雷达目标微动特征提取与估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拥军;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与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明晶;小、暗、多、快目标的分布式主动测量系统布站概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彬;中学德育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超;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常伟;中学物理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曾茗;小学社会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赵胜男;师范生可持续发展素养问题及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伟艳;中学地理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鹏;论中学德育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淑琴;论中学人口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海华;初中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秀萍;口头输出对注意及二语习得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6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6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