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巴赫金对话理论对建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3 01:23

  本文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对建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巴赫金 对话理论 师生关系


【摘要】: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所以英语的本质也是对话,英语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理论契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在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两个主体间精神性的交往关系。对于建构英语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巴赫金对话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巴赫金 对话理论 师生关系
【分类号】:H319;G456
【正文快照】: 一、巴赫金对话理论概述巴赫金是20世纪的俄国思想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对话理论是他在20世纪30~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文艺理论,是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创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维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艺术的本质是对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文彦;王景;;对话——新型师生关系的真谛[J];教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4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5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颜井春;;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敏;;莎翁笔底的“狂欢”——理解《李尔王》艺术上不协调的一把钥匙[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屈平,李萼华;乔伊斯“作者藏匿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景雷;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新华;话语与地理的向度[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平丽;沉痛的风景[D];宁波大学;2010年

10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娟;;创作与批评的对话——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谭芳;刘永兵;;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3 李磊;;对话与狂欢——以巴赫金理论解读《傻瓜吉姆佩尔》[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王彤;王永祥;;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音乐因素[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5 渠欢;;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6 高艳青;;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年Z1期

7 胡娜;;从对话理论审视:音乐是一种对话的艺术形式[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8 张贤;;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7期

9 王少艳;;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10 陈占利;;“偏爱”一点男生——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9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廖四平;独树一帜的巴赫金研究[N];文艺报;2009年

3 江苏省黄桥中学分校 张春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4 李翠娥(作者单位:朔城区占义学校);如何融洽师生关系[N];朔州日报;2005年

5 新乡市十中 马玉芬;建立新型的“人文”师生关系[N];新乡日报;2005年

6 刘文飞;彼岸的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容霞;从两起教师受害案反思师生关系的冷漠[N];东方早报;2008年

8 口述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知名教育家 朱清时 本报记者 张英 整理;朱清时:师生关系恶化说明教育出了问题[N];南方周末;2008年

9 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 王秀琴;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10 刘凤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4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7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f,

本文编号:782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82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