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
本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 教育信息化 交流技术 英语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 互联网 信息时代
【摘要】:以互联网、信息与交流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和包括英语在内的各个学科教学的革命。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大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 教育信息化 交流技术 英语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 互联网 信息时代
【分类号】:H31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当代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下文简称ICT)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玉林;;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师发展中的运用[J];外语界;2005年06期
2 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3 毛明勇;;大学英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7年02期
4 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斌;中小学英语教师ICT技能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红娟;;浅谈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刘列斌;大脑记忆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路洋;第二外语习得与学习动机因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黄锦刚;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探微[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5 寇正涌;付立波;郝锡联;;对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龚苏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刘文红;;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萍;尹德谟;;浅析双元结构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牟之渝;;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关联性与衔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张周易;;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丽平;王移芝;;浅谈基于Blended Learning信息技术教学实践[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王益;徐文立;;从Hurricane Strike多媒体学习包看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黄开胜;;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折中主义教学法(英文)[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颜泓;动机、兴趣与主题一体化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初浩楠;论高中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钟跃;优化英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明霞;论听、说的内在联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01年
6 苏理华;试论语法修辞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周澍;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金鑫鑫;在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车彤波;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孔淼;论语言的生成性及其在中学俄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刘红雨;网络资源获取与大学图书馆教育[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葛炳芳;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陈梅,田振清,周越,昭那斯图;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年03期
7 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8 葛炳芳!314500·浙江桐乡;中学英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1999年03期
9 杨春慧;试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特点[J];外语电化教学;2000年01期
10 何高大;现代语言学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五)[J];外语电化教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全贵;;马岛战争与马肉生意[J];企业活力;1987年04期
2 刘时衡;我国信息服务业人才的需求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贾世传;新时期编辑应具备的新意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项瑛;高校文科学报编务若干意识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5 张学军;高校图书馆强化信息职能的必由之路[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孟美娟;强化教研工作 提高保教质量[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邱芬,马继程;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S1期
8 陈燕添;增强信息意识 把握信息要求 搞好调研信息工作[J];广西金融研究;1995年09期
9 陈家顺;信息密度与学报质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钟伴湘;略论图书馆信息服务若干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谨;;学术创新与编辑选题意识[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2 居维清;;刍议科技编辑学者化、记者化、经纪人化[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3 陈齐顺;王晴;;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4 佟惠娟;;强化编辑的信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关键[A];辽宁省科技期刊编辑优秀论文集[C];1997年
5 曹宝琴;;浅谈中小学生图书情报意识和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范琳琳;;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教育之我见[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郭蕊;;新形势下对城建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思考[A];陕西省第七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0年
8 韩鑫;;论知识经济时代责编的创新意识[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9 高亢;;新技术背景下编辑工作的特点、任务和要求[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10 黄丽瑞;;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白云中学 何淑红;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董巧平;再看美国的信息政策[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3 记者 王柏玲;青少年信息素养需迅速提高[N];文汇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陈红;中学生缘何远离图书馆[N];文汇报;2000年
5 记者 苏军;教育理论书籍销路转好[N];文汇报;2000年
6 巫煜;专利信息与中小企业发展[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7 王春生;信息素质培养解析[N];中国国防报;2001年
8 ;数字化生存,,你能适应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崔景贵;网络成瘾与信息节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钟伟;学与教的新坐标:信息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3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杨;美国网络教育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2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3 谈力群;论信息化社会与教师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立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冬青;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卢辉炬;信息时代学习的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瑛;基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素晖;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沈洁;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构成、现状和评价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0 张忠秋;新世纪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91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9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