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教育的作用、内容与途径
本文关键词:论死亡教育的作用、内容与途径
【摘要】:现代教育不能忽视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死亡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真正地认识和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还能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了解死亡教育的意义和内容,是我们实施死亡教育的前提。死亡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死亡教育采取就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现代人生活的质量。
【作者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
【关键词】: 死亡教育 意义 内容 途径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生命是伟大和高贵的,但生命又是脆弱的,尤其是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成千上万条生命在顷刻之间便会消失,留下的只有亲朋好友无尽的伤痛与悲哀。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在与自然的战争中成为胜利者。既然如此,人类所能做的一方面是应该建立自然灾害的紧急应对措施,完善自然危机的干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质;陈焱;;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J];新世纪周刊;2008年16期
2 曹保印;青少年亟待普及死亡教育[J];教书育人;2004年04期
3 ;震灾警示: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J];教育文汇;2008年07期
4 秦洁;;死亡与教育——以汶川大地震为契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6期
5 郑晓江;;国外死亡教育简介[J];教师博览;2000年02期
6 马役军;;死亡教育:自然生命的超越[J];教师博览;1995年12期
7 叶传龙;;震灾提醒我们:补上死亡教育一课[J];成才之路;2008年16期
8 强薇;;生命教育——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9 杨慧勤;;一个不可回避的领域:死亡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1期
10 周士英;;美国死亡教育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浩;;闪耀科技之光,跃动人性追求——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晓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及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邹宇华;楚慧珠;刘茂玲;夏云;;死亡教育概论[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邹宇华;刘茂玲;楚慧珠;;死亡教育概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肖汉仕;;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建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隽波;死亡教育 等待到何时?[N];山西日报;2009年
2 ;让生命教育走进校园[N];深圳商报;2004年
3 刘海宁;阅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4 张启华;参观火葬场与教育怪圈[N];重庆日报;2005年
5 王长乐 单位:江苏理工大学高教所;教育研究的文化创新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让生命教育离学生再近些[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王淑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前瞻性意义[N];云南日报;2000年
8 浙江教育学院 王治文;应体现更完整意义的目标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薛锁明;孩子为啥不爱惜自己[N];山西日报;2006年
10 郑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杨秀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3 李静;试论青少年的人文思想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美荣;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俊兴;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意义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葛婷;职前教师专业准备状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耀中;校服意义的初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旭;一位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活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1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0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