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反思与机制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19 20:24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反思与机制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财政政策 机制设计


【摘要】:以流入地政府投入为主,对公办中小学校进行补贴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是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划分的结果。由于缺少对各利益主体的激励,政策在实施中遭受到流入地政府、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校,甚至流动儿童家长的抵制和漠视,导致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目标难以实现。依据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原理和我国财税体制的现实特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应该采取"经费由中央与流入地政府共担、财政直补流动儿童"的机制,切实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个流动儿童都能享有由公共财政保障的免费义务教育。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财政政策 机制设计
【基金】:国家重点课题“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AFA080006)的子课题“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在城乡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之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免费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从政策安排来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主体为流入地政府,财政补助对象为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校,然而,实践中流入地政府不愿投入、公办中小学不愿接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等现象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光辉;陈俊君;杨咸月;;机制设计理论及其突破性应用——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重大贡献[J];经济评论;2008年01期

2 徐建平;于林夫;;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的再思考——基于对浙江慈溪市的考察[J];教育与经济;2008年01期

3 葛新斌;;“两个为主”政策:演进、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俊杰;;论行政决策体制优化的路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邓华;张凤军;杨建平;;“动态均衡”视域下的公共政策有效性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吕俊杰;;论行政决策体制优化的路径[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汤嘉欣;;企业规制理论综述[J];财会通讯;2012年01期

6 董明牛;;农民利益诉求进入政策议题选定的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洁;;“两为主”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8 陈堂发;;领导与管理者引导舆论能力问题浅析[J];当代传播;2009年03期

9 姜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和公民参与[J];东方法学;2012年02期

10 朱志松;;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野:政策形态的建构与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强;;民法典的命运——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侧面[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朱光喜;朱燕;;公共政策执行的遵从收益与成本视角——以一项农村公共产品政策在三个村的执行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范兴坤;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南京大学;2010年

4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新泰;山东省农村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水生;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余海斌;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模式与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昱;政策对象对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峗;教育政策评价分析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法敏;“两为主”政策对公办学校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胡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政策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永玺;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政策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潘广炜;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旭旦;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詹儰;大众传媒如何在政策执行中发挥作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谷伟伟;政策终结与政策更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乔璐;网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新斌;;“两个为主”政策:演进、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5期

2 鲍传友;邓涛;;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3期

3 沈家清;;政府推动 多管齐下——浙江慈溪市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成荣;杨舸;;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若干重要问题[J];中国教师;2009年15期

2 杨磊;康慕云;刘艳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何海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22期

4 程黎;庞亚男;李泊;朱丽娟;;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5 杨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Z2期

6 许晓曙;;关注流动儿童生存状态,提升流动儿童生命质量[J];基础教育;2008年09期

7 夏怡然,叶文振;流动儿童的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厦门市开元区流动人口为例[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05期

8 程福蒙;柯洪霞;;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再审视[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9 唐琼一;;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6期

10 周荣;;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8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詹歆晔;唐忆文;;商务区碳中和机制设计——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吴新慧;;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互动模式比较[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梁锦培;首次为流动儿童写歌[N];中山日报;2010年

3 陈若葵;流动儿童为何上学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曹丽娟 刘涛;给流动儿童一个稳定的课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钦;留守流动儿童管理亟待形成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申保珍;农村流动儿童新问题亟待解决[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胡芳;我区10万留守流动儿童的前途令人担忧[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樊晓燕 通讯员 沈芙萱;我省召开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论坛[N];湖北日报;2010年

10 肖雅梅;留守流动儿童的保护伞[N];吉林农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宇;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盛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制度归因、实证分析与对策设计[D];同济大学;2005年

4 曹元芳;经济转型期中国金融道德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立军;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总体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孙鹏程;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林秀;清洁生产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杨娜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若平;银行监管行为的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盈盈;南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5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韩娟;“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3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83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