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对班级共同体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20 10:38

  本文关键词:对班级共同体的理性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班级共同体 内涵 价值 要求


【摘要】:班级共同体是一种在班级成员平等交流与交往的基础上,追求一种道德伦理并关注班级共同愿景实现的组织,具有促进班级成员学会关心、发展学生人格、正确地理解人性、享受道德生活及有效实施班级道德领导的价值意蕴。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场"、体现"人"的特性及道德责任感的构建要求。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班级共同体 内涵 价值 要求
【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班级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8jqw070)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即是学生个性与价值的充分展示与实现。这无疑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班级共同体作为核心概念,通过对班级共同体内涵、价值及构建要求等问题的分析,认为班级共同体是一种对传统班级管理理念、思维及行为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魏书胜;刘国华;;“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4 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5 张健康;;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的建构[J];当代传播;2006年01期

6 陈根法;论德性与心灵的秩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陈学军;;困境与出路: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彭泽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家成;解读“培养”性的教育——从“教育”思维与“教育”气质的角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5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海英;论主体性的历史生成[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陶火生;我国小生产文化心理及其当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杰;丰盈人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召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相通与契合[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明月;经济人性化的理性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吴小叶;对话教学中知识获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善英;舍勒人的本质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强;郭宇峰;沈琳;;浅谈教学模式的特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2 徐建平;;浅谈主体间性德育的理论内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金赤东;;民办培训学校文化的界定[J];教师;2011年17期

4 伍冬云;;“校本教研”之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5 嵇辉;;教师多元职业智能的内涵与构成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王双利;;教育爱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读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有感[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7 周明;;教师权威的另类解读——基于雅斯贝尔斯的权威观[J];教师;2011年26期

8 牛楠楠;;“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6期

9 刘建;张新平;;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内涵、特征与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10 谢桂新;柳海民;;教育爱的新视界[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梅玲;浅谈科学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岳喜凤;教师专业化:理念重建与内涵拓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桂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探赜[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苗田翠;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沈大山;学校道德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子娜;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7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87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