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营造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05 15:07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营造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发展 共生效应 策略 互利共生 共生意识 学校管理者 教师个体 营造 学校文化 互利互惠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新理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生效应"。要营造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生效应",需要激活教师的共生意识;构建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机制;创造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中"共生效应"的良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共生效应 策略 互利共生 共生意识 学校管理者 教师个体 营造 学校文化 互利互惠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共生效应”是生物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系指生物群体生长生活在一起、互利共生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1]事实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可以营造这种“共生效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焕;个人潜能的社会激发[J];社会;1986年02期

2 孙治权;曹明;;三维—思辩—效应课堂教学论[J];教育探索;1987年03期

3 刘治权,曹明;论教学思辩效应原理[J];教育探索;1988年05期

4 仲谋;略谈安徽籍人才团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5 薛继良,朱正坊;“混合班”教育的三年回顾[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6 江玉霞 ,陈元康;为什么“隔锅饭”香[J];幼儿教育;1989年12期

7 秦国雄;黄乃秀;;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内耗[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9年07期

8 张小非;李洪森;;“共生效应”与学校体育[J];体育师友;1989年01期

9 王峻岭;谈对高中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J];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10 翠岚 ,王罗;对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的管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大立;;物流系统“结合部”作用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姜大立;蒲云;杜文;;大系统理论及其在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中的应用[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海波;;从政策协调的角度看中日韩合作[A];“21世界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颜丽;李景明;任颜笑;;农村沼气工程的共生效应[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少琴;贾铁飞;;运用旅游地生态关系理论优化宁夏旅游地空间关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庄丽君;;“合作”时代呼唤什么?——试论音乐教育中的合作群[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9 孙生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捷之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史玉君;;作文教学的心灵处方——谈心理效应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马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陈山奇;网上教育与教育观念的变革[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琦;网上教育与教育观念的变革[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夏欣;北京出现“教师发展学校”[N];光明日报;2001年

6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区校本课程研讨会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记者 李建平;高中课改借来“外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刘秀全;教学行为改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 张宝敏;新课程助推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新课程:先培训,后上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鲁志国;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周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颖;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秋华;校本培训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庆华;英国示范学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77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77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