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7 15:04

  本文关键词: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目的 传统教育 进步教育


【摘要】:正确认识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当然代表,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观,二者在教育史上都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文章对他们的教育目的观进行比较,找出有关教育目的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作者单位】: 宁波大红鹰学院;
【关键词】教育目的 传统教育 进步教育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正确认识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可谓精彩纷呈。而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是被人们视为“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当然代表,二者在教育史上都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他们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小洲;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沙琦,冯建军;论主体间性及其教育[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志定;;IT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5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6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严仲连;德育课程及其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8 龙宝新;从理性观的变迁看教育精神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李长伟;批判与反思:教育学的生命之维——与李政涛同志商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苏静;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西方教育史上主知主义和主意主义教育思潮之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世凤;小学德育新课程生活化取向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石继荣;;对教育目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吴智;王栋;;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目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3 李菊红;;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即生活”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爱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5 肖鹏;;浅析我国教育目的的道德性[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6 陈振航;;自由·教育·意识形态——简论本体论语境中教育的目的与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目的的几点思考[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8 余槐林;翟雨淋;;网络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刍议[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陈宪恩;;试论教育如何成就幸福[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10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军;;论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生与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黄月华;;从“减负”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窦桂双;;创新型教师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海清;;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曹天忠;;论雷沛鸿的教育现代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学强;;颜元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卿 邢兆远;传统教育不只是手捧“四书”“五经”[N];山西政协报;2010年

2 市政府办公室;接受传统教育推动“两高”活动[N];德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孙理;教师传统家访缘何渐行渐远[N];兰州日报;2010年

4 刘仁;电子鸦片侵袭了传统教育[N];电脑报;2011年

5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教育局局长 任永生;与传统课堂的决裂[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记者 丁锡国;传统教育存在五个误区[N];光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8 丁锡国;传统教育存在五个误区[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简论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孙爱军;传统教育插上网络翅膀[N];中国经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5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卢珊;卢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臧兴妍;论约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8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88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