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德育途径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青少年德育途径之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美 青少年德育 首属群体 次属群体 非政府组织
【摘要】:在中美青少年德育的各种载体中,首属群体家庭在两国青少年德育中的职能差异较大,中国家庭承担着传承传统伦理道德的责任,美国家庭则承担着传承宗教道德观的职责。次属群体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等在两国德育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中国的学校作用突出,而美国的宗教则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新兴的德育载体,青少年NGO在两国德育中也日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青少年NGO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美国青少年NGO已较为成熟,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美 青少年德育 首属群体 次属群体 非政府组织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迥异,家庭、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在两国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别。家庭作为首属群体的主要形式,在两国都是典型的传承伦理规范的载体,但具体作用又有所不同。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等作为次属群体的几种基本形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树成;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彭建标,陈勇,易素贞;当代西方青年道德教育管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李万银,陈清;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韩本武;当前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方式及有效选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李永生;;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5期
7 刘燕华;新世纪大学生上网状况的思考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8 陈宪章;;建设主导价值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俊,唐芳;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其发展趋势[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王启勇;远程开放教育与跨文化的交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毕德;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与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欣,
本文编号:988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8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