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
本文关键词: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家长关怀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石。家长关怀是基于孩子成长需要和目标实现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家长和子女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和共同肩负责任的理性的、有原则的关怀型关系。但是,不少人对家长关怀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和偏差,并且对家长关怀重视不够,因而实践起来亦不甚得法,特别是在少年的教育上容易引发尖锐的矛盾与对立,给不少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对家长关怀的研究,特别是从关怀的视角对少年给予引导的研究不大系统也不够全面。本研究立足于当代家长关怀的实践,结合少年成长的规律和现状,拟对家长关怀及其家庭教育价值,少年家长关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本文包括导论和四个主要部分。 导论部分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其中文献综述对少年成长的研究,以及家长关怀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分是关怀及家长关怀理论的阐释。首先对我国先秦儒家的关怀思想和现代的关怀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接着对西方有影响的关怀理论和思想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家长关怀的内涵、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最后阐明了家长关怀的教育价值。 第二部分是少年成长中的诉求。对少年成长的理论和特质进行了概述,并对少年成长中生理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少年成长中的生物性过渡、认知性过渡、情感性过渡和社会性过渡等诉求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第三部分是中国当前少年成长和家长关怀的现状与问题。以襄阳市为例,对在校少年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家长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偏少;关爱成为父母的单向性付出;孩子知识程度的提高使父母对家庭教育困惑;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使家长关怀陷入困境;功利主义使家长关怀异化为追逐名利的工具;灌输和控制与民主背道而驰。 第四部分是促进家长关怀的对策性建议。(一)构建关怀型家庭:家长之爱是少年成长之基、养成家长良好的关怀素养、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支持;(二)促进主体间的关爱与沟通:学会对孩子的尊重、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及时对话与沟通、讲究主体间的多元价值兼容;(三)走向关怀型社会:关怀型社会始于家庭的相互关怀、注重社会评价标准的调整、重视关怀能力的提升。
[Abstract]:Parental ca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success of family education. Parental care is a rational and principled ca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based on their growth needs and goals. However, many people know the parents concern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bias, and the parents care enough attention, so it is not very well, especially prone to sharp contradiction and opposition in the juvenile education, bring pain and misfortune to many families,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The research on parental care,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guidance of adolesc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 is not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parental care and the rul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dolescent growth, this study intends to 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arents' care and family education value, and the concerns of parent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杨小微;金学成;武云斐;;中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新变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0期
3 刘铁芳;教学:一个可能的价值世界——教育的价值关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4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5 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朱小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陈露;;中美家庭道德伦理观与教育比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1期
8 桂祈蓉;不要让性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盲点——对儿童性心理问题的思索[J];辽宁教育;2003年04期
9 李小晓;;美国教育部副部长给中国教育“上课”[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3期
10 姜正国;论大学校园德育环境的优化[J];求索;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于忠宁;[N];工人日报;2011年
2 鲁生;[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铭;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唐卫平;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及其对婆媳建立关怀关系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4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446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