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的乐趣及其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 游戏性 乐趣 快乐体验 心理机制 游戏活动 特殊教育 生成机制 体验性 理论依据 启示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乐趣是最基本的游戏性因素,几乎等同于游戏的魅力,但游戏乐趣的实际生成是有条件的,并非游戏行为的必然结果。本文深入分析了人们在游戏活动中生成的情绪感受和心理体验机制及其多层次的动态发展结构,试图为人们更好地把握游戏者的心理,选择、设计和创编丰富多样的游戏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Fun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the game, almost equal to the charm of the game, but the actual generation of game fun is conditional,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emotional feeling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its multi-level dynamic development structure,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players' psychology and choose. Design and create a variety of game programs,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3期
2 董虫草;对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的重新审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方佩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换届[N];建筑时报;2009年
2 记者 徐敏;上海重大工程去年完成投资愈1300亿[N];建筑时报;2009年
3 ;湖南建筑工地发生两起重特大安全事故[N];建筑时报;2009年
4 陈江;开发商有权“留置”挖掘机吗?[N];建筑时报;2009年
5 高晋;能“黑合同”承揽工程“白合同”结算价款吗?[N];建筑时报;2009年
6 周吉高;材料价异动的六大应对思路[N];建筑时报;2009年
7 杰尔;佳木斯“十项利民实事”助推消防跨越发展[N];建筑时报;2009年
8 记者 倪超英;上海野生动物园获巴斯鲁生态贡献奖[N];建筑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国有企业知识员工忠诚的形成机理与提升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江天风;资本逻辑与建筑生产[D];同济大学;2008年
5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韩小荣;管理公正论[D];苏州大学;2009年
9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娜;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胡日勒;3~5岁幼儿气质情绪性对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燕舞;基于《牛津初中英语(上海版)》的情感教育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蔡蓉敏;解释学视域下的理解教学与高中英语阅读[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旭耀;学校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建芳;回忆的诗学:《朝花夕拾》的一种研究路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陆璐;论艺术教育与公民全面发展[D];华侨大学;2009年
8 王海环;论张承志小说的民族特性[D];延边大学;2009年
9 王宁;网络游戏的二重性分析[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龚卫娟;个性化阅读教学与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梦焱,刘焱;面向21世纪 培养儿童的游戏性[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王丽琴;中小学生的游戏性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3 张天雷;;小游戏,大乐趣! 国庆黄金周享受简单游戏乐趣[J];电脑采购周刊;2003年36期
4 李俊杰;论快乐体验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汪新建,吕小康;时尚消费的文化心理机制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高阳;;我的快乐体验[J];作文世界(小学);2003年02期
7 于领海;“无厘头”话语的发生方法[J];阅读与写作;2005年08期
8 刘直;感觉发现与心理机制——读《遗忘在校园的歌》[J];阅读与写作;2004年04期
9 ;新游戏快报[J];电脑采购周刊;2001年36期
10 ;《闪点行动》游戏优化指南[J];软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明霞;张湖;范秀花;;法轮功痴迷者主导心理机制的探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何灿华;;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心理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3 刘建伟;胡卫平;;中学生力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吴晓惠;;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耿耀国;苏林雁;曹枫林;苏巧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文斌;祝卓宏;陈祉妍;刘泽文;高晶;;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及其综合心理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高文斌;祝卓宏;陈祉妍;刘泽文;高晶;;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发展性失补偿假说”[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陆锦芳;;趣味盎然的竖笛教学[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国华;;探索在科技创新课程中渗透德育[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10 郭伶;;试论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蒙[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巧娣;在快乐体验中快乐成长[N];乐山日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 林赛君;快乐厕所 健康生活[N];温州日报;2006年
3 山东 Campreal;新一代集成显卡GMA900游戏性能感受[N];电脑报;2004年
4 记者 陈坤 实习生 陈帆;快乐体验科技魅力[N];广西日报;2008年
5 本报通讯员 卞秀梅;贴心小空乘 服务更精彩[N];中国民航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学健;节能的快乐体验[N];科学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路艳霞;游戏性仍不足难以吸引玩家[N];北京日报;2006年
8 刘新勇;海神:倾力打造最优手机网游[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冯;优派2007年“魔器”键鼠新品为游戏而生[N];电脑商报;2007年
10 于洪涛邋通讯员 杨春波 孙健;快乐新农村 情动黑土地[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亚南;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思维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樊葵;传媒崇拜: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8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华;儿童文学游戏性的文本解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严军;游戏赛博空间的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莉;从认知学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心理机制与方法[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美玲;道德品质的内化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牛拥;高中学生解决有机化学问题心理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同明;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心理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秀端;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娱乐节目游戏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宋晓玲;中学语文游戏性教学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江雄;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超;论阎连科乡土小说的寓言化倾向[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0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54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