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比较及启示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lifelong learning era in the 21st centur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Therefore,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constantly trying to perfec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many aspects, to realize the learning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o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7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贺宏志,林红;当代世界终身教育的政策及管理与立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吴雪萍,赵传贤;美国终身学习的发展动力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陈剑琦;英国:成人教育白皮书[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陆建平;;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的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路甬祥;国际继续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1年02期
6 朱军,施明利,张志乾,朱晖;芬兰的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2005年09期
7 黄建如;终身学习在新加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刘念;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智彬;石伟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2 吴晓义;;终身学习视野下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沟通及衔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3 李兴洲;卢海红;;继续教育的国际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杨文涛;;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力概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傅金兰;;终身学习力:学习型社会一种必要的生存能力[J];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6 沈光辉;;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J];成人教育;2009年03期
7 罗建河;;试论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保障——国外终身教育立法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年07期
8 宋孝忠;;试论终身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9 陈玳;;基于激励机制探讨成人继续教育的提高策略[J];成人教育;2011年11期
10 郭成利;浅谈高校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雪芹;英国综合中学职业课程设置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爱芬;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3 肖靓莎;大学生学习力培养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镭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成人自主学习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翟翠霞;辽宁经济与高等教育现实适应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祁海芹;我国社区教育运行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罗军;农村中小学学习型组织的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姬广华;信息技术对终身学习力的构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丽;美国社区学院快速发展的原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军;成人教育发展动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忠魁;当今日本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经验与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2 林丽君;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李爱秋;从终身教育的视角看现行高等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05期
5 童山东;台湾学习社会的建设与发展[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01期
6 李学甫;再就业呼唤终身教育[J];中国培训;1998年05期
7 袁旭;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和机制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平;;浅论在激励机制上的图书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章慰;;高校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王葆琴;关于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岩;;浅析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姜楠;;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J];改革与开放;2009年05期
6 张玉兰;;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年08期
7 雷素芳;;浅议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刘爱丽;;浅析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2008年06期
9 罗宇航;;健全激励机制 提高培训质量[J];现代企业教育;1999年04期
10 章慰;;地方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瓶颈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金明;江洪涛;;新世纪图书馆员的再教育问题再探讨[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曹东义;;试论现阶段中医的“三大派别”与继续教育[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志红;;论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4 林京榕;;试谈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涛;李继坤;王乐富;;加强病案管理继续教育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刘静;赵智;;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龙福德;余启峰;;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李小玲;;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刍议[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嵩;;21世纪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戴佑善;刘祖华;周天才;胡怀明;王玉贵;;谈病案管理人员的现状及其继续教育[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锐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陈静淳;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学习型社会[N];贵州政协报;2006年
3 李秀玲;浅谈抓好档案人员继续教育[N];四平日报;2007年
4 张岚;如何加强新世纪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N];中国档案报;2001年
5 都红兵 史亮 许宪章;继续教育——县级电大显风流[N];安徽日报;2001年
6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史宁中 校长助理 张贵新;师大 为继续教育助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林 溪 通讯员 谢 民;在继续教育中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蔺红 陈建中 整理;税收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N];中国税务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蔡闯;继续教育中的“畸形”现象[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民盟江西省委会;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迫在眉睫[N];光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鹏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洪涛;基于信誉的对等网资源拍卖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宋志鸿;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建华;港口群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与权益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丁菊红;中国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激励[D];复旦大学;2008年
8 毛刚;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杨文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诗卉;上海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天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军战时激励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乔晓华;委托代理制下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鲁征;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郝晓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饶丽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李红梅;股票期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苏楠;论我国社区警察职业生涯发展与激励机制[D];东北大学;2005年
9 刘一;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问题及激励机制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5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3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