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培智学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2:32
【摘要】:特殊儿童受其自身障碍的影响,本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学前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差异也让学生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通过自编《培智学校新生入学适应调查》问卷,从学习性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角度分析了培智学校特殊儿童入学适应情况,发现:(1)培智学校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入学适应不良,且学习性适应略差于社会性适应;(2)学生学习性适应中学习习惯的适应最差,社会性适应中人际交往的适应最差;(3)障碍类型对入学适应情况有显著影响,智障学生入学适应情况好于其他类型学生。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入学适应的需求,培智学校新生不同的学前安置形式使其经历的幼小断层有所差异,比较不同适应水平学生面临的断层差异,可以分析出哪类断层对入学适应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另外家长与教师之间对入学适应观念的差异会造成家校双方期望要求的不一致,同样影响了学生入学适应情况。本研究通过教师访谈、实地观察、问卷等调查了不同学前教育安置环境与培智学校之间的断层情况,比较了家长教师期望水平的差异情况,结合新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结果,发现:(1)学习、行为规范、期望水平方面幼小断层对入学适应的影响更大;(2)家长与教师在社会性适应方面的要求更一致,教师对学生社会性适应关注更高。提高新生入学适应是培智学校入学阶段教育与训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并且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本研究通过教师访谈、家长访谈以及典型案例收集,总结了家校双方应对学生适应问题的策略,分析了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教师处理过程中的困难所在,为培智学校更好地应对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提出建议。
【图文】:

入学适应,主观评价,教师,分数


图 1-1 教师对学生入学适应主观评价情况(n=118)其次统计问卷得分。根据分数统计方法,计算各条目计分,以平均分为适应性得分,得分在 1-5 分之间,,分数越高适应程度越好。学生整体适应得分及学习性、社会性适应得分情况如表 1-11 所示。得分离散程度不大,整体适应和学习性适应平均得分只略低于 3,但以不同分数范围进行学生人数众数统计(图 1-2),可以发现还是有更多学生分数偏低,存在适应问题。从学生学习性和社会性两大适应角度比较,学习性适应分数(2.72)低于社会性适应分数(3.00),说明培智学校新生学习性适应较差。进一步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得到 t=-7.077,P<0.01,两者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结合得分可以发现学生社会性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学习性适应水平。表 1-11 新生入学适应问卷得分情况(n=118)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Sd t Sig.(双侧)整体适应 1.03 4.89 2.86 .952

学生人数,分数,情况,适应水平


图 1-2 不同分数学生人数情况(n=118)按教师主观评价将学生分为三组,教师评价适应比较差和适应非常差的归为适应较差组,教师评价适应一般的归为适应一般组,教师评价适应比较好和适应非常好的归为适应较好组。从前文图 1-1 中可知三组人数比例类似,分别对三组学生的问卷得分进行统计和比较,同样分数越高适应水平越好,分数统计结果如表 1-12。适应较好组整体及两个角度适应得分均在 3.5 分以上,适应一般组得分在 2.7-3 分之间,适应较差组得分均低于 2.2 分。因此,问卷得分适应较好组高于适应一般组高于适应较差组,问卷显示适应水平与教师评价相一致。通过 F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发现,整体适应及学习/社会性适应各组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01,因此无论是从整体或两大角度出发,适应较好组学生的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另两组,适应较差组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另两组。通过 t 检验进行组内两大适应角度得分差异比较,如表 1-13 所示,三组均是学习性适应得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琳;赵斌;;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J];教师教育学报;2015年02期

2 张苗;;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学校适应不良有效干预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年05期

3 倪钧;;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调查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年12期

4 马善波;陈榕娥;;一年级智障学生适应班集体生活的实践与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08期

5 陈兴华;;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小衔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7期

6 罗乐;向友余;;脑瘫学生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7 白秀杰;;小学入学适应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1期

8 张晓春;盖笑松;;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行动研究——同伴融合活动和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应用[J];中国德育;2010年10期

9 吴志勤;杨晓萍;;影响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因素解析——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10 韩文静;谢俊霞;;小学入学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大维;学前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特点与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彦;小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娜;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

3 邓和平;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田康;小学初入学阶段学校对家长辅导工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何成霞;幼小衔接中一年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向红;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个案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7 张明平;智力障碍学生学校人际适应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康巍川;聋校小学与普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状况的比较及对策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姚子嫦;农民工子弟小学一年级男生入学适应的班级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彦X;《特殊儿童学校适应评估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4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624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