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教育:一个性别文化与制度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女性教育:一个性别文化与制度的分析
【摘要】:文章先从性别比较的角度,从整体上提出中国女性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置放在中国性别文化与制度中,以及经济社会现代变革的背景下进行成因分析,建构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中层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中国女性 教育发展 中层理论
【分类号】:G776
【正文快照】: 一、中国女性教育问题的理论解释从整体来看,中国女性教育发展呈现出两个值得关注的性别缺陷:一是平均教育年限偏短;二是教育分布不够均衡,城乡之间、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差异明显。关于中国女性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界与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妇联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素梅,杜娜,杜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惠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义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董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芸;;从法律的角度看中国女性教育权益的历史和现实[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吕学静;中国女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成人教育;1994年10期
3 徐明忠;重在落实 贵在坚持——关于加快乐山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4 ;动态·信息·简讯[J];成人教育;1989年05期
5 王庭华;;集资办学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步伐——西藏自治区康马县集资办学的调查与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6 沈君;关于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10期
7 ;北京教育发展的新里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成立北京市教委2月15日举行挂牌仪式[J];北京成人教育;1996年03期
8 王春彦;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步履蹒跚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成人教育;1999年01期
9 郁海燕;国内外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比较与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桥;创新农村教育发展理念[J];黑龙江教育;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达佳;;把发展民族教育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百色地区教育发展问题调查[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忠斌;;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家庭投资不足的原因及扩大投资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嘉毅;;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韩思奇;张立文;;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初步构想[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黄龙威;李红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变革——基于湖南省17个民族县市区教育数据的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小建;黄燕;;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8 王嘉毅;祁进玉;;实施倾斜政策,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快速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善鑫;孙百才;;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重大举措及其主要经验[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创威;市特教学校静悄悄破土动工[N];运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寅峰 乌云斯琴;大力助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马健 实习记者 马良玉;加快教育发展 提高民族素质[N];民族日报;2010年
4 郑严 李斌;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N];民族日报;2010年
5 姜培峰;从A到A+:中国女性管理者终身学习时代来临[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王峰;抢抓机遇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7年
7 李益众;云朵上的民族 蜿蜒的教育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通讯员 王玉宏 周文宾 本报记者 刘楚平;民族教育展新姿[N];永州日报;2006年
9 韩晓玲 龙超凡 曹南燕;让学习者共享大学[N];湖北日报;2005年
10 王峰;走民族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N];贵州民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忠斌;民族教育投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远来;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袁春艳;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向明;后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为芹;甘肃省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谭玉林;西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晓宁;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意义及制约因素的初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雷宝燕;泉州畲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素华;教育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花文凤;科举体制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车雪莲;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三语教育对我国少数民族三语教育发展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惠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义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0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6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