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适应 争执性结论 影响因素 述评
【摘要】:自2004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开展了许多研究,但由于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存在争议、研究方法过于表面化、研究假设过于负面偏向、研究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导致研究结论之间相互矛盾,所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过于宽泛,缺乏时效性。今后的研究需要站在更加中立的立场,加强深入的质化研究,寻找到切合现实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可行办法。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适应 争执性结论 影响因素 述评
【基金】:广西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106020402M321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研究综述1.1研究争执性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易造成儿童亲情缺失,其原有家庭内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留守儿童需要对家庭内部抚养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为此,多数研究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适应情况,但研究结论缺乏共识性,甚至相互矛盾,具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3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5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6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7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蕊;宋楠;;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段佳;;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09年32期
10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青梅;;从非社会性行为视角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刘符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与矫正策略[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申继亮;;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发展与环境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10期
3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4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5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7 李晓巍;邹泓;金灿灿;柯锐;;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8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9 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10 郝振;崔丽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向征,郎福臣;国企流入民企员工的心理适应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郭瞻予,吴艳,朱秋云;浅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与指导[J];辽宁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王秋香;;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4 王晓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王秋香;;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救助[J];社会科学家;2008年03期
6 王秋香;;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苏斌原;黄媛;;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8 王雪;;心灵的呼唤:留守儿童长期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8期
9 哈力娜;和红燕;;从心理适应角度探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韦传东;;高一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适应[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勇;张驰;;班级团体训练对新生心理适应作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李旭珊;卢富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马建瑞;;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权方英;李宏翰;;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韩富荣;;中学生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淑婵;;青少年心理适应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冯晓杭;;韩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余思贤;林以正;黄金兰;陈昭宇;;长期取向与华人自我整合及个人心理适应之关联[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丽珊;;大学生幸福指数与高中对大学期待间相关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卫东;;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适应的智慧心理学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华;夏季如何进行心理调适[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晨光;入营新兵的心理适应[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郭志宏;新兵入伍心理适应小常识[N];人民武警;2008年
4 陈素坤;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N];健康报;2004年
5 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曾维希邋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 博士 罗明忠;就业稳定与心理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题[N];南方日报;2008年
7 简云;认识小气男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冉亚雄;大学新生,,先过心理适应关[N];河北日报;2005年
9 李晓峰 段振锋 李文龙 济南军区某防空旅列兵 候书宝 南京军区某防化团新兵二连连长 汪祥 整理 狄迪;新战友,身心愉悦融入军营[N];解放军报;2008年
10 肖方举(作者单位:四川总队达州市支队);强化心理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文影;完美主义的结构特征及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蒙;回迁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2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唐远琼;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明;军队院校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薛t
本文编号:1041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4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