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适应情况: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学校适应情况: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了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好于留守儿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积极影响,而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学校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消极影响;在留守儿童中,男生、非独生子女以及高年级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差一些,而流动儿童则不存在这些差别。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学校适应情况 比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8年度国家青年课题“‘流动’与‘留守’子女教育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CGA0802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5.5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近年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媒体、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子女能否受到优质的教育,绝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2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艳玲;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益峰;;台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利萍;;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7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对弱化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8 陈子雷;乔卫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9 鲁秀美;李培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J];黑河学刊;2007年01期
10 许旭;;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邬定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5 易高峰;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艳;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常燕;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田达;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小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王蕾;;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障碍及防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4 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3期
5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荆建华;同伴交往在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初探[J];教育科学;1999年01期
7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8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9 李翠英;熊英;;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战欣;孙丹;董振华;;城乡青少年的学校适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谢燕婷;澳门初中一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浪;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的修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迎春;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玮;三—五年级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年07期
2 陶然;孔德华;曹广忠;;流动还是留守: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与影响因素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3 朱拥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问题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4 邢敏哲;;用爱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J];学周刊;2011年18期
5 陈瑞程;;也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6 李新启;;暑期更应关爱留守儿童[J];教育;2011年19期
7 代高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8 周大平;;义务教育:未能随迁至城市的免费[J];w,
本文编号:1109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