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23 02:2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网络行为偏好


【摘要】:以上海市6所高校56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差异及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有显著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信息获得偏好有显著正相关,与游戏偏好、网络成瘾总分有显著负相关;"过去危机"、"现在自我投入"与交往偏好有显著正相关。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我同一性是与自我、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是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自我同一性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外显和内隐回答,是在个人过去经验和对将来期望之间达成的一个新的统一;从客观的角度看,自我同一性保证一个人与社会有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林晔;;在迷失与探寻中成长——探析《月宫》中马可的自我同一性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3 黎琛;;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4 佟艺峰;陈琪;;232名大学生同一性风格的调查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5 胡瑞恒;;同一性的概念、形成及其发展[J];传承;2012年12期

6 侯晓红;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合义;;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孔祥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杨晓晖;情绪与同一性理论模型的建构[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黄美蓉;;改制或升格学校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教书育人;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3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杨锐;论“自我”观念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D];吉林大学;2008年

5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马川;中小学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伍庆;消费社会中的认同[D];中山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燕琴;关于上海外地媳妇文化身份构建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卓然;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东燕;信息时代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课程教学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猛;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樊瑾;非赢利组织志愿者角色认同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杨新惠;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2 陈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3 彭永东;;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张鑫;李昌庆;傅金芝;;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应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6 李齐;薛继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分析和调整[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杨绿;谢闻麒;;自我的嬗变——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自我理论之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0期

8 李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丹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青年文学家;2009年11期

10 黄坚;;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允锁;王小丹;吴玲;;医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和家庭环境调查[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黄列玉;邓冰;曾亚萍;孙娥;王加好;田艳;邓厚才;;942名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尹幼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案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姜德国;叶敏捷;林崇光;;温州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三维人格问题初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胡晓斌;杨轶男;张龙龙;;大学生网络成瘾家庭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钢;;师范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飞;王振宏;;90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及其社会承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国宁;刘英华;李璐;潘淑君;;宁夏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张迪;陈艳芬;于雅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毕见好;;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静;揭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作品[N];文艺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多义的“创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仁元;培育员工健康心理的几点建议[N];工人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世光;哈尔滨96311服务热线火爆的背后[N];工人日报;2010年

5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李茵;构筑孩子未来的五大素质[N];长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张胜利 贾阳阳;“花季少年” 缘何变成“杀人恶魔”[N];人民代表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穆晶晶;幼年教育影响一生心理健康[N];保健时报;2009年

8 杨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杨晓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发展“结伴而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8 江楠楠;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特点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合理化机制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王林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与形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晶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救助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马继刚;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连淑君;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危鑫;南昌市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对策的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7 杨杰;福州地区“90后”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卓颖;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焦松伟;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桑望鑫;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6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16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