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
本文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青少年 认知发展 脑结构 脑功能 大脑可塑性
【摘要】: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兴起以来,研究者就开始借助MRI等脑成像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和功能特点等之间的关系,这为揭示行为发展与生理成熟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的神经活动规律、正常和障碍群体的独特大脑神经结构及活动特点等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对有关儿童青少年智力、工作记忆、反应抑制等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大脑功能发育之间关系,以及认知能力训练与大脑可塑性等研究的介绍,指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应重视采用纵向设计,关注自然成熟和经验对正常或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脑发育关系的交互影响,同时从练习和训练的角度对大脑可塑性的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研究者已开始借助先进的脑成像技术从新的角度探讨认知发展的基本问题、发展变化的神经机制、发展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发育与认知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Johnson,2005;王益文,林崇德,陆祖宏,2006;刘俊升,桑标,2007)。自Casey等(1995)首次采用fM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俊升;桑标;;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2 王益文;林崇德;陆祖宏;;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曹荣誉;问题解决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陈小野;科学思维[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光明,丁玉梅,周学智;形象思维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孙素英,肖丽萍;认知心理学视域中的写作过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刘利,邢红军,陈清梅;基于科学方法的高中生物理能力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李洪玉,尹红新;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8 寇_g,马艳;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9 尹文刚,舒华,蒋志峰,吴迪;珠心算过程的眼动和认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3期
10 唐琳妍;;试论元认知体验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凌;幼儿能力自我知觉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耿柳娜;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D];河北大学;2001年
3 金东贤;加工水平与时间间隔对面部再认成绩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易滟;外语听力过程中输入向吸收过渡的优化[D];湖南大学;2001年
5 刘松鹤;建构主义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崔晓玲;英语因果复合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7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宁锐;创造性思维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斐;语文教学信息加工的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马书红;输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益文,林崇德,魏景汉,罗跃嘉,卫星;工作记忆中汉字与空间的分离及动态优势半球的ERP效应[J];心理学报;2004年03期
2 王益文,张文新;联结主义神经网络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J];心理学动态;2001年04期
3 王益文,林崇德;信息保持、短时存贮与执行控制的脑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嵘;;语言学习困难儿童礼貌策略的认知发展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2 张佳慧;辛涛;陈学峰;;4~5岁儿童认知发展:适龄入园的积极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3 谢光金;崔建爱;;儿童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5期
4 翁泽明;;重视校园游戏活动的心育功能[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5 瞿鸿雁;许远理;;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综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黄俊英;;儿童心理:风雨下的娇嫩花朵[J];观察与思考;2005年11期
7 翟孟;;从认知和人格的关系探析看儿童人格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5期
8 佐斌;秦向荣;;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国礼;董奇;;问题行为综合理论模型及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10 周乐山;何国平;刘丹;;肥胖及超重小学生的自尊水平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文英;张卿华;冯成志;施琴芬;周成军;张斌涛;;江苏儿童青少年一般能力(智力)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董奇;林磊;夏勇;刘凤瑜;;7—17岁儿童青少年恐惧心理发展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李红;;5—17岁儿童青少年解决符号三项系列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董振华;王美芳;;儿童青少年行为归因与自发特质推理之间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桑标;陈英和;徐琴美;;情绪认知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金红霞;;不同时期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资料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美芳;董振华;;儿童青少年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孙妮;高峰强;;美国社区心理学关于儿童、青少年研究的现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高隽;钱铭怡;钟杰;徐凯文;王雨吟;李松尉;邓晶;汪智艳;杨凡;;以学校为基地对四川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干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非常教育网首席咨询师 宋少卫;儿童青少年地震心理危机干预建议[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沙琼;别做“直升机”父母[N];健康时报;2010年
3 翟金国 赵靖平;适应能力 从小培养[N];健康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吕向群;你不会懂得我伤悲[N];玉溪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冰;不建议采访地震中的伤残儿童青少年[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秦洋 本报通讯员 褚春秀;莫让“心病”吞噬了孩子[N];山西日报;2004年
7 李卫芹;受灾儿童最需要爱和安全感[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刘玉琴 曹荣祥;扬州关注“成长的烦恼”[N];新华日报;2003年
9 记者 李凝;“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刘津;心理能力的培养[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蕾;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12年
4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婴依恋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宁;认知发展:汉字输入中信息代码加工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亚南;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思维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云;儿童青少年心算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丽娜;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庆;儿童青少年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刻板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俊茹;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崔映飞;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蕾;服刑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安秋玲;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知发展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董振华;儿童青少年行为归因与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威;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秦秀娟;文化及其进化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1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2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