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中国教学论本土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先秦道家“益损”说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24 08:31

  本文关键词:中国教学论本土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先秦道家“益损”说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教学论 本土化研究 道家“益损”说


【摘要】:本土化既是本土文化传承的稳定存在样态,也是异质文化借鉴的"化为本土的"变化过程样态,中国教学论本土化研究,在继承教学传统问题上的食古不化和文化虚无,在借鉴外国教学论问题上的食洋不化,在对待教学实践问题上的居高临下和简单化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先秦道家的益与损的关系学说,以朴素的方法论思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启示:仅拥有广博的学习积累是不够的,要不断地悬置和减损具体学问,寻求自然无为(不妄为)的"道",然后才可能有"无为而无不为"的创新境界。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研究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基础,寻求教学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尝试教学论的本土化建构,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种方法论。中国先秦道家的自然性哲学,也是中国特色的生命解释学,它的旨趣不在儒家关注社会伦理的评价层次,而在人与自然生生不息关系范畴的认知层次,道家学说中,因此蕴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2 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李松林;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罗秋明;“言说”的教育内涵及其价值[J];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5 陈彩燕;倡导体验式的教育学术论文风格——作为读者、作者与编辑的体验[J];学术界;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培养创新人格:创新教育的要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2 郭冬生;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同等重要[J];理论月刊;2001年03期

3 迟艳杰;对“发展学生主体性”表述的批判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4 唐爱民;论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 周谷平,陶炳增;20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王树义,桑东莉;客观地认识环境法的调整对象[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7 迟希新;“人化”教育——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8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张彬,李更生;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陈佑清;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茂;知识实践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5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国钧;“乌托邦”还是“科学”[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春;民间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刘丽艳;教师成为研究者:网络教师研究课程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彦伟;普通高中学生课内自主阅读的实践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世军;我国当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旭皎;以“诚信江苏”为主题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兆朋;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代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幼稚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万东;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10 罗斌;江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铁芳;试论教育研究的人文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4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5 刘铁芳;论“说”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6 杨杏芳;教育学的重构:问题的发现与悖论的揭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7 石中英;试论现代教育的“深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8 周艳;“我——你”关系对教师温馨评语的解读[J];教育评论;1999年05期

9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10 郝文武;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本文编号:1221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21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