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与“信仰”之间——也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本文关键词:在“理想”与“信仰”之间——也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是中国较早在学校教育中提倡美育者之一,他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褒贬不一。蔡元培先生对宗教负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批判也是尖锐的,但对宗教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确是片面的,由此产生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但这在学理上是无根据的,在实践上也是不可行的。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
【分类号】:G40-014
【正文快照】: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重大的贡献,作为奠基者和开创者,他在建立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上,更是功勋卓著。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影响至今。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即:“以美育代宗教”。这个口号的提出,有其时代的背景和现实需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戴明玺;“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许文郁;影视生成机制的受众心理分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李顺华;现代性与宗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5 王汉华;刘绪义;;巫:天使在人间——关于先秦诸子的发生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闫钟;试析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曾亦;论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先验论倾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孙淑敏;对甘肃东部赵村择偶问题的人类学调查——甘肃山区择偶过程中的女性[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3期
9 郑杭生,杨敏;两种类型的现代性与两种类型的社会学——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全球之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夏志前;;作为生活方式的宗教——以瑶族宗教研究问题为中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4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蔡林波;内在化: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D];山东大学;2005年
6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胡红生;社会心态论[D];武汉大学;2004年
8 孙阳春;教育制序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玉清;明清医学再认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张涛;消解的边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纪;幻术母题与明清通俗小说[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凤玲;辽东满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舒晓峰;生命的幻象 真性的回归[D];安徽大学;2003年
4 郑莉;凉山彝族信仰的表达与嬗变——对毕摩仪式的经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当代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黄亦静;中世纪英格兰基督教朝圣史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世俊;《九歌》与巫术祭祀仪式[D];青岛大学;2004年
10 柳清华;虚无与信仰[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奇;蔡元培的教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郭笙;美育浅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3 李范 ,张公武;谈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4 ;半年多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动态简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毕定一;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J];安徽教育;1980年08期
6 林道福;要重视美育[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7 涂福慈,涂国德;建议加强中、小学美术教学[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8 鲁洁;试评我国古代教育家有关德育过程的论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9 金忠明;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体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陈宪平;体育教学应结合美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澄;;论美和美育[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张京平;闫景芳;;引绘画之水 浇美育之花——利用绘画手段实施美育的尝试[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刘兆吉;张粹然;;美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李诚忠;;论心育[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能强;;艺术中的“美”与“丑”与审美教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钟龙宝;;浅谈繁荣儿童音乐创作[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姚远;;论科技编辑教育学[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金宝荣;;在医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秀敏 杨红梅;教育新概念[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程凯;素质教育评价的集中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孙文瑞(天津河西区滨湖小学);美育与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四川省泸县六中 郑建新;校园文化果实飘香[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陈至立;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魏琳;道德理性教育与情感因素的培养[N];重庆日报;2000年
7 张苑根据会议发言整理;关注西部的美术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吕雅范;一代宗师——蔡元培[N];光明日报;2000年
9 陈冲;舞蹈的灵魂[N];海南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明;高校艺术教育不再缺席[N];辽宁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林银雅;陈之佛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马琳;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2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6 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利娜;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时绍军;初中化学审美化教学模式渗透德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21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2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