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向理解的学习与教学设计——设计研究视角下的中国本土实证探析
本文关键词:论面向理解的学习与教学设计——设计研究视角下的中国本土实证探析
【摘要】:对人类理解的探究,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从未中断过。而随着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深入发展,该主题于20世纪中后期逐渐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表征观与实作观成为了分析学习活动中理解内涵的两种对峙思想。从学习科学的视野出发,将这两种思想整合起来,以实证方法探究学习活动中更加细微的理解特征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成为了本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与教学研究”(C-a/2008/01/005)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2009年度高级访问学者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视野中,理解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有被忽略过。如中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所谓的“离经辨志”、“知类通达”等就蕴涵了“理解”的原初精神。对于西方思想界而言,古希腊哲人所孕育的理性精神之追求,奠定了西方哲学、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基因,并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冰洁;中学“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黎文娟;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鞠治秀;促进化学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健;小学生理解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宇军;优化解析几何概念学习中多元表征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旭东;;学习科学人物谈之十一:Roger Schank对学习科学学科建设的贡献[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2 郑旭东;;学习科学兴起的历史动因及其两大先驱[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4期
3 雷绍南;;面向学习的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1年Z1期
4 任友群;胡航;;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5 郑旭东;;学习科学人物谈之一:英年早逝的Ann L.Brown[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6 贾义敏;;中美学习科学研究比较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2期
7 赵建华;;学习科学与教学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04期
8 郑旭东;;学习科学人物谈之二:才华横溢的John D.Bransford[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2期
9 郑旭东;孟红娟;;在联合中走向变革: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景观[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1期
10 任友群;朱广艳;;有意义的学习源自问题解决——戴维·乔纳森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笛梅;;学习科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韦钰;;科学教育和综合国力——架构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伟晔;;教师如何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丽;我省召开学习学研究会首届会员大会[N];湖北日报;2007年
2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思想的碰撞 学习的革命[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周崇 谢依然 实习记者 杨娟;上海教育专家来阿助教[N];阿克苏日报;2007年
4 驻苏记者 朱金龙 实习生 陈雁;未来教育重要的是培养社会情绪能力[N];文汇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平;更加重视实践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刘超;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启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黄志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N];西藏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7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7520.html